石砫宇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盘龙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德育教育在小学日常教学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德育课程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提升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素质水平的目的,正是当前我国德育教育的一大重点。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德育教育;渗透
教师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在构建着学生的思想与灵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将德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我们要把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爱国、爱党教育有效融合,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拓展,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课堂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是我们老师的职责所在,我们要从本职做起,从小学生抓起。
利用即时评价,发挥育人功能。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思路奇特、或有新变化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思想教育的契机,要及时抓住这些德育教育的生成点,不失时机地给予评价和激励,其效果会胜过一节班会课,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如一个女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不做作业,一个问题也不背,有一次,上课时我找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她起来回答,她磨蹭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又沉思了一会儿,才小声地答出来。我感到非常的惊喜,马上给她及时的评价,并竖起大拇指由衷的赞美她“你的声音真甜,很好听,回答问题的思路很清晰,你是一个很内秀的学生!加油!相信你下次会更好!”她脸上第一次露出了那么开心、灿烂的笑容!从此以后,她几乎每个问题都能背出来!我也会及时地鼓励,表扬她!突变出现,成绩斐然,从上次学情分析的30分到期中检测的70分,这是一个多么大的飞跃?这得有多大的动力?这就是即时评价的魔力!
通过校本研训,深挖铸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道德与法治课学习,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学校教研组的老师们通过校本研训,集体备课,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弄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出每一课的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既学到理论知识,又受到恰到好处的德育教育,营造一个师生双赢的局面。
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发挥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逐渐被淘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成为新课改的重点。随着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成为自己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教师则以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开展日常教学,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责,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才能使学生对相关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表现出的情绪变化,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找到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并进行有效疏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努力思考、分析,从中获得更有效的帮助,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情感、素质,使学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优化教学手段方法,丰富德育教育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需要大段背诵的,而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上的死板枯燥的内容进行灵活应用,使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并结合自身的联想提升对学习内容的记忆。教师可以借助目前比较流行的多媒体技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可视化处理,使学生通过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快速进入学习角色,掌握相关知识。
利用真实案例,实现多角度教育。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只是将相关理论知识硬性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因此也使得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兴趣不高,更不会主动进行学习,更不会寻找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也是相关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在以往的很长时间内无法提高的真正原因。随着新课改的推动,相关教学开始利用真实的案例加强对学生的多角度教育,如现在在小学生中比较流行的网络交友,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多种真实的正面及负面的真实新闻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交友的利弊,并从中学会正确的交友方法,学会分辨好坏、保护自己,把握好网络交友的分寸。
结合现实生活,渗透德育教育。与生硬的说教相比,真实生活中的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面对相对枯燥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教师应多关注社会热点,通过利用社会资源完成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并形成关注社会时势,不断充实自身的良好习惯,这样才能真正将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渗透的教学价值体现出来。
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更丰富的情感,对建立学生的人品与人格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鉴于道德与法治课是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平台,因此长久以来相关教育一直持续进行。但是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的是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靠教师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口述,学生则是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而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教育的开展形式和方法也得到不断的优化,一改以往教师单一的口述教学,而形成了渗透式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认识到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应当享有的权利,并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同时,德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还可以通过对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的讲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其次,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主要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学过程中学习重点的突出完全依靠教师的口述,学生通过教师的“指点”对“学习重点”进行硬性记忆,不仅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而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提升学习主动性,发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使其情感态度不断成熟、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以必要、正确的引导完成高效率的教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从而在个性及人格方面获得健康的成长。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实在是太丰富了,只要我们找准了切入点,就能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然而,这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