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平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 362000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科学作为一门启蒙学生科学意识的学科,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中收录了大量关于自然、物理、天文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讲,是深奥、抽象的。因此,如何增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是现阶段小学科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探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探究
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以计算机及网络信息为代表的信息化科学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采用信息化科技进行学校教育,是当今各个学校重点发展的项目,计算机及信息化已经深入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同学们对学习的爱好与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爱学习,主动实践的好习惯。
一、利用计算机创新科学课堂授课模式
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授课模式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设计课堂上与课堂下的科学习题,在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电脑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答题可以是抢答,既考验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也增加了学习兴趣。利用电脑软件可以设计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学习《骨骼、关节和肌肉》这节课时,教师利用电脑将骨骼与肌肉通过FLASH形式进行分解与拼接,让同学们深刻理解骨骼与肌肉的知识。再如《奇妙的指纹》这堂课,老师可以拿出手机,使用指纹解锁,然后提问:为什么我们通过指纹可以解锁手机呢?指纹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抢答,指纹的特点是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都是唯一的,因此可以利用指纹识别人的身份。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到来,科学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课外的科学知识和内容,而且还可以给予学生实验指导。小学的自然与科学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最有效的授课方式。例如小学阶段同学们学习认识植物,植物在自然界物种丰富,形状、习性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为了让同学们对植物印象深刻,有时需要带同学们到自然界实际去接触植物,同学们才能掌握关于植物的知识。而有了计算机与网络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幻灯片的方式,介绍植物的特点、形状,既形象又具体,同时又可以在短时间内介绍多种植物,课堂效率更高。学生课后随时观察随时上传平台,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学生学习更有效。
三、打造地域特色信息化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教材涉猎了很多领域的内容和知识点,其中有些领域的知识小学生很少接触,并无法通过想象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果这部分内容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势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将这部分内容进行直观展现,以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资源日益增多,其实用性、可用性和易用性成为了判断资源质量的关键因素。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教育水平和教育信息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不是任何信息化资源都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哪里都实用。所以,着眼本区域,构建利益共同体,发挥本区域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积极作用,为区域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直接动力,建设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本地化、特色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如此,方能发挥协同效应,使各方获得利益最大化,进而促进区域教育水平持续提高。
四、寓教于乐,充分彰显学生主动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天性好玩,对于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学习内容的状态,天性得不到解放。在降低整体教学效率的同时,还会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认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期间,从学生角度出发,全面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全面认知到课前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从学生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列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案例。带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应用具体的科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科学现象,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使学生将学习内容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例如,在学习《磁铁有磁性》这一内容时,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展开游戏活动,鼓励学生用磁铁来吸附自己的文具盒,黑板,窗户等物品,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分析为什么吸铁能够吸住含铁的文具盒,而对纸制品以及塑料材料不会产生吸附作用。在此当中。教师对学生展开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分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进一步强化对教学内容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更好的教学。有效的实现小学教学信息化改革,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同时还可以丰富教学形式,该种教学模式有效的突破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形式,实现了开放式教学课堂。使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更加具象化以及生动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整合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
本文系:【泉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课题名称:《小学科学有效落实科学概念建构的研究和实践》课题立项编号:QG1352-067】
参考文献
[1]王杰,龙春丽,李娉婷,耿滢莹,龙波,王颜,于洪.基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科学课程实践教学初探[J].科技风,2019(32):32+40.
[2]武海虹.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664-666.
[3]包华丽.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