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   作者:韦董莉
[导读]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主要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所以很多家庭的儿童都成为了留守儿童,因此家庭教育的缺乏、父母照顾少等因素会给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所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本文简单阐述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原因就,对具体的实施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以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方面能够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帮助其积极面对各种问

韦董莉    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小学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主要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所以很多家庭的儿童都成为了留守儿童,因此家庭教育的缺乏、父母照顾少等因素会给学生的心理成长造成一些不良影响。所以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我国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本文简单阐述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原因就,对具体的实施措施进行了简要的探究。以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等方面能够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帮助其积极面对各种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087-01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都不在身边,很多学生缺乏父母的近距离关心和教育,心理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小学生也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上会产生各种困惑,情绪也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如果没有积极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没有清晰正确的认知,也不够重视;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过于严厉,而有的又过于松散;父母都外出打工,学生处于留守状态,在家庭的教育和家庭的情感方面都比较缺乏。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心理素质不好,在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没有家人进行及时的疏导,很可能产生焦虑、孤僻等一系列不好的心理情感,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私、暴力等不良的习惯和行为。学校和社会要重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好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1]。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急需要健康教育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随时给予儿童足够的陪伴和亲密照顾,首先在很多生活琐事上,留守儿童就要亲力亲为,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由于与祖父辈的沟通存在障碍,就会自己消化委屈和伤心,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长久下去,内心就会出现比较极端的表现。比如性格比较孤僻,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和沟通。其次,留守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家庭成员无法进行辅导和监督,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学习的注意力也会出现偏差,而父母对成绩过度关注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压力,从而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最后,留守儿童没有了父母的监管,祖父母的精力有限,没有科学的教养方式,而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长久之下,可能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网瘾、抽烟,接触社会不良人群等。因此,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科学的教育模式,是当下教育部门必须重视的工作。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方案
        (一)建立科学管理方式,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首先,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要树立创新的管理机制,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要制定积极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要扩展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范围,多发现留守儿童的优点和好的行为,并给与一定的夸奖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班主任还可以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比如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接触大自然放松自己的压力,还可以组织去敬老院、幼儿园等地方,去参与帮助他人、献爱心等活动,让留守儿童体会到更多的温馨和美好,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理。其次,学校要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在班主任的了解和信息提供之下,对于行为异常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创建专门的心理辅导咨询室,可以建立一个匿名咨询信箱,有的学生由于心理害羞或者自卑不愿意开口向班主任倾诉,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匿名书信或者小纸条的形式来向咨询室倾诉或者咨询,教师再进行反馈辅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心里的困惑,勇敢踏出去,积极迎接困难[2]。最后,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程,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合理的内容,邀请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教育,用专业的方式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强大的内心。
        (二)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完善心理教育方式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留守儿童能够对心理的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而有的学生会让心理的困惑影响到自己的行为[3]。所以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异常,了解学生的性格,及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来针对性的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学生如果是因为与同学关系不好而性格孤僻,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内心的期望以及不愿与同学亲密接触的原因,如果是自卑,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可以联合其他的同学来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其次,教师任要重视留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和重要性,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才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而要减少说教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结合教材的内容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家校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首先,家长和学校都要对小学生的成长状态和特点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知,比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主观判断能力也不足,小学生的性格、习惯以及品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坚定的意志是当前学校和家长必须认知到的问题[4]。而留守儿童的家长都在外地,此时就需要教师在管理和沟通的基础上,能够与家长建立和保持一个密切的联系,通过网络信息沟通软件和平台,及时交流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以获得家长的支持,也促进家长参与到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工作中来。只有家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是切实存在的,农村学校、班主任和教师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只有健康积极的心理才能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积极的面对困难,以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疑惑。从教育理念和方式、辅导资源以及家校合作等方面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向上的优秀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梅.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家校协同策略研究[J]. 甘肃农业, 2017(2):24-24.
[2]马秀英.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甘肃教育, 2018(10):20-20.
[3]马秀英.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甘肃教育, 2018(10):20-20.
[4]邓红方.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讨[J]. 新课程(下), 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