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小学班级管理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10月   作者:潘育良
[导读] 班主任用“立德树人”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这个理念也是加大学校服务方面建设的基础,如今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素质教育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高质量高层次上的教育。那么,在如今的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潘育良    南宁市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加显小学
【摘要】班主任用“立德树人”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这个理念也是加大学校服务方面建设的基础,如今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再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推崇,素质教育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高质量高层次上的教育。那么,在如今的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079-01

        从古代到今天,教育领域的任务都是以立德和树人为主。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国无德则不兴,人无德则不立”的重要意义,如今,人们则会以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作为一个主要强调的目标。党的十九大中已经提到:立德树人是当今教育领域的根本任务,而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是把立德树人任务进行落实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一个学校对于自身德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其有利于使学生的良好品德、个人修养、正确的理想信念、个人责任感以及民族情感等得到有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出符合当今时代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1 目前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1 德育教学过于形式化
        当下对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各方面并未形成一个闭环的教育体系,例如学校、家庭以及社会联系不足。在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教育素养老旧、针对性低等问题。而在家庭的思想德育教育中,许多父母忙于事业,对于孩子的关心不足,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小孩,在实际的德育教学中重视理论、轻视学生德育教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许多学校往往只是把德育教学活动以一种形式化的眼光去看待,如此导致了德育教学创新性的缺乏。这种死板的教学活动不但会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降低,还使学生的品德无法得到有效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1.2 教师缺乏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但是目前看来,很多小学的德育教学活动往往都是由其他文化课的教师同时进行任课的,其也并没有去挑选具备专业能力的德育教师去进行德育教学活动,而且兼任该项教学活动的文化课教师往往也都是没有经过专门的德育培训的,因此他们的专业能力与德育教学并不能相匹配。另外,德育教师如果缺乏专业能力,其就不能够去对自身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及解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严重影响到了德育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1.3思想教育与实际行为的冲突
        通常在小学教学中更多注重一种理论层面,这会使得小学课堂成为单一说教的形式。但是许多学生内心思想却不能和这些理论内涵相结合,不太理解这么做的实际意义。这会使得学生产生知形不一的情况,学生的内心思想与实际认识两者不一致。许多小学教师通过被动灌输的方式,教育模式生搬硬套。不仅缺乏教育的灵活性,同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情况。学生单方面在课堂中听讲,没有发言环节。同时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认识。
        2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意义
        新时代的教育已有了新的要求,即增强课程改革力度、对素质教育的质量进行整体的提高。小学时期作为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品德、个性等各方面养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必须在该时期注重对小学生德育教学的开展工作。


“立德树人”理念是对学生的思想方面的教育,这个理念也是加大学校服务方面建设的基础,更加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发展。更何况,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支柱,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能够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品质。在这个理念下教育出的学生能够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小学班级管理中增加立德树人的德育教育是有必要性的,对于国家教育事业,对于家庭,对于孩子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孩子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培养更加优秀的孩子,是教育的追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孩子打好根基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3 有效提高小学班级管理中立德树人理念渗透的措施
        3.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优秀人才,必须有优秀教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教师是整个班级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且处于不可忽视的地位。要是教师自身固执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势必会对渗透“立德树人’理念起到非常大的阻碍作用,整个班级管理的学生同时也被老师的教育思想限制了其他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教师不能固执己见,要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关管理方案,不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理念和要求,将“立德树人”慢慢的、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小学班级管理中。当今时代的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国家发展的进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眼界,注重言传身教的作用。教师本身就是学生做好的学习榜样,要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教学内容,要趋向于简单易懂、简洁明了。完成好老师的角色,将学生的智育和德育两手抓起,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均衡的发展。
        3.2 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树德育人理念渗透
        想要在均衡好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在管理上绝对不能生硬的灌输“立德树人”理念,这样大概会适得其反。对学生思想的教育要做到依托课堂的同时融入生活,采取不同的形式,让校园生活变得生动有趣,让“立德树人”潜移默化入人心。教师的思路不能被时间局限住,整个小学阶段的时间都是对学生的教育时间,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的除了课上时间,还有课下时间。定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在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相关教师必须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前提,并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使自身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去进行教学内容的转化,并能够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去进行课堂相关情境的创设,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的德育知识的认同感,从而实现德育教学内化,相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团结互助的精神,拥有的是合作的意识,还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样的学习方式在不知不觉间就将“立德树人”相关理念引入到学生的脑海里。这种形式的创新,不仅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真可谓一举两得。
        4结束语
        总之,小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提高不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教师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能否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关键。因此,德育教育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德育教育,这样小学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才能得到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谭遇芳.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8):182-183.
[2]骆国权.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7(16):83.
[3]卓伟良.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13):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