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娇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镇坦头中心幼儿园 浙江省台州市 317206
摘要: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幼儿阶段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会影响幼儿的为人处世方式和性格表现。因此,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完善,将精力放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以及发觉心理状态等方面。受各项因素的影响,注重智力发展却忽略情商培养的问题依旧存在,属于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完善解决措施,提高幼儿的各方面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个性发展;重要作用
一、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的个性
幼儿教师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应充分考虑不同阶段幼儿的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并对幼儿的今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人的性格养成,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在幼儿阶段形成,形成的个性对于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结合每位幼儿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这一关键时期有目的性的作出相关教育引导工作,使每位幼儿均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
(二)增强幼儿的认知
幼儿因年龄较小,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十分有限,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并具有急切的了解认知心理,教师与家长平日的言行举止,幼儿都会不由自主的进行学习与模仿。因幼儿对于各项事物缺乏清晰的判断,无论好坏均会使其感到好奇,进行模仿并深入了解。受相关因素的影响,教师与家长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者角色,加强为幼儿普及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三观。幼儿阶段的教育具有一定特殊性,能够为今后的发展起到奠定作用,并且最易起效果并不易反弹。
(三)控制幼儿的情绪
在学龄前阶段,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与为人处世方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幼儿控制自身情况,在美好的生活当中领悟生活的真谛,逐渐探索正确的成长道路。因部分幼儿较为任性,习惯性根据自身喜好作出决定,一些幼儿性格暴躁遇到问题时喜欢用哭闹的方式解决,教师面对这类幼儿时,应给予其更多爱心与责任性,有耐心的进行说服教育,帮助幼儿明白相关道理,使其意识到单纯的通过哭闹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对于幼儿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二、学前教育对幼儿个性培养的现状
(一)思想观念存在误区
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依旧主宰这当前的学前教育,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认可,部分教师与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点。在家长的潜意识当中,单纯的将幼儿园视为托儿所,只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即可,能够帮助自己分担生活压力,今后的教育与成长主要依靠学龄后的教育。对于幼儿园而言,对于教育理念的理解也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教育就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幼儿越早接触知识,就能够拓宽后期的学习道路,满足幼儿今后学习与成长的需求,但在塑造幼儿个性、进行情感教育方面所涉及的范围十分有限。
(二)缺乏正确方式方法
所谓学前教育,就是对学龄前幼儿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单纯的进行知识灌输,教育范围十分狭窄,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采取不同手段刺激幼儿的感官,加深幼儿对各项事物的认知。幼儿情感与个性的塑造,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以及家长的关心重点,只有幼儿学习成绩的好坏,幼儿是否掌握更多为人处事的方法并没有得到关注。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还应培养幼儿的思想品德,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会幼儿如何与他人相处。
三、如何在学前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除了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是幼儿人生的第一课,更是幼儿接触社会与融合社会的第一步,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幼儿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保证幼儿安全作为前提基础,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在做区间搭积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不同的想法,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思维想法进行搭建,教师只需要对幼儿进行简单的引导即可,而不是告诉幼儿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当积木搭建完成之后,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展览的平台,让幼儿对自己所搭建的积木进行讲解。幼儿具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与讲述,与成年人的理解存在本质不同,教师不应进行更多干预。
(二)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学龄前幼儿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并敢于大胆尝试。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事先准备丰富的教具供给幼儿选择。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教学法属于主要的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具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不同事物的认知,构建丰富的知识架构。每位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的闪光点,兴趣爱好与性格特征等均有所不同,但面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热爱程度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可通过游戏教学法,观察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性格爱好,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幼儿的艺术修养奠定坚实基础。
(三)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周边环境的变化,对于幼儿学习与成长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某种程度来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幼儿改变学习与生活习惯,但是恶劣的学习环境,极易使幼儿产生消极怠慢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甚至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无论教师与家长,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例如,在采购与装潢教学与娱乐设备的过程中,教师应向价值观的塑造上靠拢,在班级内与走廊上宣传名言警句、英模画像等,组织幼儿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发挥启发式教育的优势。另外,还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播放具有塑造良好性格的教育短片,不仅能激发幼儿的观看兴趣,也能起到较强的教育意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一个人个性养成的关键阶段,也是个性从无到有的定型阶段。学前教育不仅要为幼儿传授简单的知识内容,还应规范行为准则,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一阶段幼儿的特点,选择最佳且最合适的教育方式,深入挖掘每位幼儿的潜在能力,满足其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基于专业特色发展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对策研究[A]. 杨梦琪.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C]. 2020
[2].让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A]. 孙丽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C]. 2019
[3].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A]. 蒋光凤,朱应丽,王晓莉,赵丹,戴云璐.《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 2018
作者简介:周玲娇(1993-09-30),女,汉族,籍贯: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幼儿园二级,学历: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