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丽丽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镇坦头中心幼儿园 浙江省台州市 317206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属于一项最基本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应考虑具体的授课内容,以及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将游戏机制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不仅能够实现游戏与教学两者之间的有机相互融合,还能够真正实现游戏与教学的统一发展。因此,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适当融入趣味游戏,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并发展幼儿的个性。本文首先分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创新策略,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创新策略
一、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幼儿刚刚脱离家庭的怀抱,进入幼儿园的过程中,难免会对陌生的环境以及陌生人产生畏惧排斥心理,为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趣味游戏,带领幼儿积极参与其中,降低幼儿的畏惧心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幼儿尽快融入到这样的教学环境当中。另外,在后期的教学活动中,游戏的融入还能够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中,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之间的情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内容,还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因每位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件事物有着新奇的想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形成独特的个性。
(三)提高幼儿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孩子的思维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游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趣味化游戏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思维,思维也会左右幼儿的行为举止。因此,在幼儿时期,教师应对幼儿的行为举止进行严格规范,当幼儿具备活跃思维之后,则可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尊重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挖掘幼儿潜在创新能力。因此,采取游戏互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应着重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与优势。
二、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的现状
(一)游戏理念不足
第一,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影响,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事先设计好教学内容,为幼儿讲解相关知识内容,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却忽略了幼儿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难以完全掌握幼儿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因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师为幼儿灌输,幼儿只能够被动地接受,在教师的潜意识当中并没有意识到游戏的重要性,也难以将游戏的作用与优势凸显出来。
(二)形式化较严重
在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尽管教师意识到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意义,也积极开展趣味游戏,但是却存在严重的形式化情况。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性小游戏,但是这些游戏与学习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关联。
另外,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也没有真正意识到游戏情境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导致教师只是关注游戏之间的连贯性,对于游戏所产生的实际作用,并没有充分考虑其中,导致幼儿所学习的知识缺乏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缺乏游戏因素
因幼儿年龄较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因此,为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还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可根据结合相关内容的难以程度,通过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快乐。但受各项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并没有为幼儿提供更多游戏的时间与空间,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三、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明确“以生为本”的重要性,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基础进行完善。“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为幼儿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应及时掌握幼儿的实际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每位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教师应考虑其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学习方式,细心关注每位幼儿的变化,为幼儿营造温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二)培养幼儿自主精神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可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精神。另外,还应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使幼儿在产于游戏的过程中大胆创新,突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为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动态,帮助幼儿解决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与思维判断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
(三)创设趣味游戏情境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最佳场所,只是用纯文字的形式为幼儿讲解生活常识,对于幼儿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将生活常识的教学内容与游戏相互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幼儿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活动爱动但缺乏自律性,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教学内容中融入趣味性游戏,不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可结合游戏的形式,将教育内容与游戏相互结合,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学习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趣味游戏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发展阶段的幼儿而言,趣味性游戏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因幼儿年龄有限,面对巨大的诱惑,幼儿难以把控自己对游戏的喜爱程度,若过于依赖游戏,幼儿极易对其他教学方式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应把握好使用游戏的度,有针对性的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创新,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愿意积极主动投入其中,幼儿在欢快的氛围当中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A]. 蒋光凤,朱应丽,王晓莉,赵丹,戴云璐.《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C]. 2018
[2].基于社区教育的幼儿家庭教育(活动)现状及策略研究[A]. 刘元姝,李娜.“决策论坛——地方公共决策镜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 2016
[3].农村家长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教育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对策[A]. 高立新.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第5卷)(续)[C]. 2014
作者简介:奚丽丽(1993-02-11),女,汉族,籍贯: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坦头镇前洋村,当前职务:幼儿教师,当前职称:二级教师,学历: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