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下幼儿园品德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李欣
[导读] 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
        李欣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第一幼儿园   

        
        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幼儿阶段,因其思维具体形象,建构活动经验少、思维能力弱、情感表达不稳定、可塑性大等特点,所以,在落实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更多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差异性与道德意义的自我建构,从幼儿能接触到的、易于理解的具体事物着手,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连同家、园、社会协作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加深品德情感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一、我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实践
        1.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建构主义指出,学习是一种创造性建构的过程,幼儿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进程中,不是被动地“拷贝”或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是主动积极地以自身特有的认知模式来理解对象,造就自己独有认知构点的意识。幼儿有着与本身年龄特点相适应的认知组成与认知方式,幼儿的头脑不是成人的心智的微缩,幼儿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所以道德认知不可从一人迁移到另一人身上,其获得必须经过内因即幼儿的切身感知、领悟方可起作用,必定基于他们对过往认知的操作、分享,通过反省来内化建构。在实施德育的措施方面,倡导幼儿教育工作者与幼儿平等交流,利用鼓励、引导、支持、协助等有效方法,给幼儿乐于参与的契机,从而使幼儿由“听众”变为主角。
        2.关注幼儿的情感。
        以品德情感的教育为基准,引发幼儿主动参与良性的情感经验。依据幼儿生活经验不足、思维依赖具体形象、情绪容易受到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对幼儿实施移情引导。
        3.注重幼儿的一日生活。
        一日生活不仅是其品德意识形成、发展的本源与载体,更是品德的个体意义或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有赖于幼儿在真正生活的情景和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借助实践活动,让幼儿产生一种主动的需要,实现知、情、意、行合一。
        4.重视幼儿的道德养成。
        养成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所能达到,应日复一复持之以恒,抓住时机把养成教育融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助力幼儿体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目标,教会幼儿懂得道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反复巩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家园共育实施品德教育势在必行
家庭不仅是幼儿的第一生存之地,也是幼儿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二胎家庭的逐渐增多,家长已是自顾不暇,对于孩子要摸过分溺爱,要么放任不管,两极分化严重。无形当中把孩子推到了众矢之地。这些情况的出现,为更加凸显幼儿园德育工作应该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积极性与作用,让家园形成合力,落实素养教育。


        首先应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开展品德教育的意义,在了解绝大多数家长们关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基础上,借助家长座谈会介绍全面实施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使家长在意识上、行动上真正与幼儿园达成共识,愿意积极配合幼儿园,共同加入到实施参品德教育中来,让品德教育落地生根在每个孩子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和强化。
        三、品德教育延伸家庭,形成教育合力
        在当今中国新时代社会环境下,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人的顺应变化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挑战,对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但是,教育出现误区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在过分重视智力方面的开发,忽视做人做事品德培养。?
         (一)树立幼儿家庭教育以德育为主的指导思想。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最根溯源,是为了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如今,现在的家庭之中,当孩子升入初中左右,家长对功课的辅导就已经显得无能为力了,往往只有一个形式上督促。但是,做为家长或一个家庭成员,德育教育是要坚持从始至终的。因而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占有主体位置,与幼儿园、学校的德育教育缺一不可。
? (二)“家规”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放在教育方面依然奏效。现代家庭中,有家规的不多见。对孩子来说,制定在家中的生活作息计划、家务分工或能够遵守与成人的约定,便是逐渐培养规则意识的一个有效途径。若凡是皆随意,在骄纵宠爱下,教育便无章可循,势必随意性强,对幼儿的教育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应该看到,在存在教育问题中长的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的关心甚至是溺爱远远超过应受到的家庭教育。如他们中很多人由于不懂得尊重人以至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很差这将是一个潜在重大社会问题。
?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多种优势加强家庭德育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能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孩子接触到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且现代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孩子们更有探究的欲望。家长有些时候可能不太会引导孩子,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幼儿情感,对其进行品德教育。但现代信息也有令人担忧的现象,有些不健康的信息内容也进入市场,会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扭转这一现象。
? (四)将德育渗透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渗透”是德育实施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可根据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并及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也能潜移默化的净化幼儿的心灵。
        作为教师要把品德教育放在幼儿的各项实践活动中,对幼儿的教育要通情达理、循序渐进、反复实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榜样,在情绪上感染幼儿。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利用教学在教学领域来开展品德教育,把品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到每个教学领域开展,不仅有利于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事情,通过读、听、看来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幼儿品德教育是幼儿园和家庭的首要任务,但它也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作为幼教工作者,德育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童蒙养正,圣功也”。我们与家长将在实践中共同不断反思、探索和创新,研究出更加有效的德育新理念、新举措,家园携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