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兵
定远县第二中学 安徽省 滁州市 233200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改革的需要。只有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和普遍规律;只有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才能实现依靠普通教师教好普通学生的愿望,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 高效 数学课堂 教学模式
新时代下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忽视人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并力图改变教育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教学民主,引导学生的合作意识,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构建创新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思定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概念——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练习巩固,反思评价,矫正补缺”四个步骤。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的目标,建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新时代下构建优质高效数学课堂的基本理念
1、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教师为中心,把学习者放在一个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但是,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应该在和同学们的相互合作下,利用已有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直观与操作,进行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应该是一个“助产师的角色”。因此,必须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化,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所拥有的巨大潜能。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双向交流与合作的关系。教师需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2、确立课堂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现代的数学教育理念,是把数学学习看作为一种创造活动,是以学习者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如动手操作、观察、感知、尝试、体验、分析、推理、概括、计算、交流、讨论等都是主动建构过程。教学目标要由“教后练”、“教后做”向“教学生学会学”转变。社会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增长。可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不是最终目的。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只能掌握学校里教师所教的内容,而不会自己学习、自我探索,则无法适应学习型社会对每一个人所提出的终身学习的要求。“教学生会学”,其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我学习,在社会中自我选择,并最终实现自我创造。
3、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既有自己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短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重视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和个别差异,研究学生的智力、兴趣、性格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使他们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二、“构建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促思定向
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教学的突破点,在学生的情绪和体验中找到支撑点,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数学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教师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采用互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多媒体适时提供有关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为新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如在教学“椭圆的标准方程”让学生用手具体的操作,从中体会理解“椭圆的定义”,以便于区别圆的概念。这样,不仅让学生动手,活跃了气氛,更让学生对椭圆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此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操作中学生手脑并用,参与探究当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知概念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学生根据目标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和同学们的相互作用下,利用已有的知识,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等动手操作活动和思维操作活动,启发和诱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帮助学生吸收和内化新知识。
3、精讲点拨,内化提升,形成概念
教师的设疑问难其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剔除一些非本质的东西,促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具体化走向一般化,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4、练习巩固,反思评价,矫正补缺
练习要以质胜量,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有利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自测题,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教师提供的自测题,主动巩固和运用学到的知识,教师可设计形式多样的有层次的训练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利用面批、互批、自改、讲评等形式当堂反馈。教师要借助练习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评价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领悟数学规律,并主动完善已有的认知结构。
三、“优质高效课堂主体教学”的几个注意点
1、课堂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交流的水平是影响学生主体性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主动改变角色意识,把与学生的“你我”关系置换成“我们”。其次,改变教学形式,教师由“独唱”转为“伴奏”。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2、注意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力
现代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与最高原则,呼唤学习者主体性的张扬,创造性能量的释放。“优质高效课堂主体教学”模式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由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自发性学习过渡。
3、学贵质疑,问题是思维的动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并指导学生无疑处生疑,产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欲望。由疑而问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优质高效课堂主体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通过“学”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结束语: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其他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从而切实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晓红,李沐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0,(3):55-59.
[2]李永琴.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