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曾菊红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上,指导教师们帮助小学学生学习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曾菊红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古井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上,指导教师们帮助小学学生学习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们不仅要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对提高学习能力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性格也有很大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才会更有效率。
        关键词:数学课堂 ?小学生 ?合作能力
        前言:合作精神的培养能够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环境得到改变,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也能更好地去做教学引导,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完成知识理解的愿景,这是培养精神对于教学的帮助。与此同时,学生随着知识的学习在精神上有了提升,就会建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推动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全面教育。
        一、激发合作探究学习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习活动活跃起来。
        (一)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必须从课堂导入开始。教师可以在授课时精心创设情境,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兴奋的状态。
        (二)善于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教学中,把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贴近学生,使学生更易理解,更加懂得学习的目的。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售货的场景。让学生分别充当售货员和客户,买卖商品,计算销售总额,思考多少钱可以买到几种商品,怎样才能买到最多商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在六步教学法中,学生是作为一个人来进行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的参与,认知,探索,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养成以人为本的教学习惯,不断激发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十二个人组成一个圆圈,然后三位学生进入圆圈之中,扮演时针、分针、秒针,教师给学生发令,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三位学生通过交流探讨,把教师说的时间展示出来,然后教师对变错的学生给予纠正,最后教师总结各个小组学生们的活动情况,提出不足,然后教师进行当堂检测,向各个小组发送时间指令,对小组变换最快,准确率最高,配合度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三、分模块,有选择性、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的课程知识被细分为计算、图形、空间等多个模块,不同的知识模块适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也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个过程一定要适当结合一些教学工具进行辅助教学,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小组各个成员的意见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有些数学知识模块只是单单口头上去讨论,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它需要结合实践即动手去操作。例如:在學习数学知识其中的几何图形模块时,教师就要提供积木、木棍等教学辅助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拼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对几何图形的角度、长度、高度等进行测量,然后小组再进行讨论并检验其测量结果是否正确,之后老师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人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老师最后对每组的发言表达进行评判和总结,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学生对于知识便可基本掌握且在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有趣、开放、探索性的议题总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很快融入讨论中,这时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做到不偏不向、一视同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在学生遇到思考上的瓶颈时为其适当提供思路。例如:在小学数学列方程组解决“鸡兔同笼”等类似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式进行解答。
        四、生活探究为保障,提升探究能力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也是最终的归宿,只有让数学回归生活,才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与运用,提升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将生活探究作为探究教学法实践运用的保障。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将一些数学相关的生活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此来还原或者创设出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发布生活探究任务,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展开生活探究,最终实现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提升学生们的探究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为学生们展开了生活探究,如,在生活中,最常遇见小数的情况那就是超市购物了,超市中每件商品的价格不同,而且有些商品的标价中都存在小数,这个现象学生们很早之前便认识到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小数点真正的含义。所以,笔者通过生活中物品的价格来引出小数,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掌握了本节知识。
        结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对于学好数学知识以及促进学生未来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内容和模式等深度探索,这样才能提升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朱建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下旬刊),2018(01).
        [2]孟滢.自主探究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99.
        [3]肖常銮.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之我见[J].试题与研究,2020(4):99.
        [4]赵贵荣.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3):9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