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杨雯婷
[导读] 近些年来,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杨雯婷
        四川省南充市吉庆巷小学
        摘要:近些年来,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只有及时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创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设计得更具有新意,使得学生学起来更加积极,更加有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有效结合
        一、两者的整合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导入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在上课前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问题,用Flash做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有趣小动画:乌龟和兔子开始赛跑,乌龟跑了50 cm,兔子跑了5 km,谁跑得更快呢?有的学生说是乌龟,因为50大于5。这时教师引申出“单位长度”这一概念,巧妙地导入单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模拟知识形成过程,突出重难点。数学是抽象的、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一门学科,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而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会用具体形象思维去思考问题。为了尽量避免这一冲突,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软件的特殊效果和声像功能,揭示知识内在规律,发现知识本质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如利用信息技术,教师把一个圆分成若干个小扇形,采用拼凑法重新组合成类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公式联系起来进行动画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直观看到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更能深刻理解并容易记住知识,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课程最突出的优点。
        (三)有利于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时,需要把知识放在活泼生动的情境中,将自己所教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些数学问题,认识到数学可以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讲授“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教师通过动画放映超市购物的情景,引导学生去回忆跟着父母去超市买零食的情景来导入新课,促进教学高效进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策略
        (一)呈现直观优势,发展学生思维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神形兼备的特点。小学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不是被动地纳入,而是将多媒体与数学主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巧妙地传输给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如在教学“方阵问题”时,通过一些直观图片、视频进行展示,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如在多媒体上用棋子模拟方阵排队,最外层每边站20人,一共有多少学生?最外边一层共有多少学生?采取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方阵的内涵。又如,教学“平移与旋转”,动态地展示,更直观地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将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以及系统性更好地体现,增加学生数学思维的自由度,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及难点
        大量教学实践反映出,因小学生缺乏丰富的知识积累,不能全面地把握、具体地分析事物,导致突破难度比较大。不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创新性的融合之后,数学知识可通过信息技术多角度的呈现出来,并对重点与难点教学内容格外关注,简单化处理这些知识,便于小学生的了解与掌握,促使其学习方式更为优化。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分析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需要学生有很好的空间想象力,而这种能力大部分是后天培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利用书本上的图片和黑板上的板书,很难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形成惯性思维,而很少主动的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轴对称图形绕轴翻转的过程清晰的演示出来,一侧的图形是怎样围绕着对称轴旋转到另一侧,再与原图形结合形成新图形。
        (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激活美德体验
        数学不单单是由抽象的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而是蕴含了丰富的美。简洁的美,任何一个概念、公式都从观察、猜想、归纳、推理中来,过程清晰,有一种简单整齐的美感;图形的对称美,从汉字、数字到图形都能体现对称美;奇异的美,学习了正整数和正分数之后,认为凡是数与数量关系都可以用正数去理解和解释。当学生在初中学习了负数之后,他就会感受到奇異美。但是,数学中的这种美是一种潜藏的美,没有充分的挖掘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明确知识体系的呈现,合理地融合计算机多媒体,把这种美展示出来,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这种潜藏的数学之美。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时,我将多媒体和数学课程进行了有效取舍,大胆融合,将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再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欣赏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汉字的对称美,“森、林、木”;数字的对称美,“1、3、8、1234321”等;建筑的对称美,天安门、天坛、故宫等。这样把抽象的新知识展现在常见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在感受到美的同时,知道了数学中的美就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美便是触手可得的,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一理念。
        结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更好地创新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在课上课下不断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從而使得教学设计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提高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为其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永志.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优化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130.
        [2]代春芬.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整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6):44.
        [3]纪竹青.善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7):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