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闫艳琴
[导读] 核心素养的提出冲击了原有的“知识传授”单一模式,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上
        闫艳琴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冲击了原有的“知识传授”单一模式,将教育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上,为学科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开辟了新的道路。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教育教学新发展。本文也将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深入认识展开探析,探索如何建构为核心素养需要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到高中物理教学课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的出现指导着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新方向,突破了原有物理教育教学的枷锁。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深入认识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性,把握其概念内涵,在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落实开展具体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物理课堂的教育功能,为学生的物理素养发展以及物理深层次学习做好铺垫。
        一、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及理论依据
        结合高中物理学科的课程特点,审视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分为以下四个维度:
        (1)物理观念和应用:即从物理学视角形成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
        (2)科学探究和交流:即基于经验事实,结合物理知识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科学物理学习思维方法的内化;
        (3)科学思维和创新:即通过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在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同时对实验探究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反思;
        (4)科学态度和责任:即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教师要想深度解读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并在物理教学中落实培养对策。就必须把握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理论依据,包括认知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1.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强化知识认知,激发学习动机
        在过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更注重以来与物理教材落实开展物理教学。这样很容易导致带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物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从而加深学生的抵触情绪与厌恶情绪,学习效果不佳,更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物理观念。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基于教材合理的设计物理教学内容,在横纵向联系物理知识的同时适当的补充教学。可以以思维导图形式整合物理知识,强化学生的物理知识结构,深化学生的物理知识认知;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融入生活化物理知识,引导学生从科学的态度审视生活中的物理。这都能够实现对原有物理课堂内容的有效补充,也能够实现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爱上物理学习。
        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其内容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学生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其知识重点混淆,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深化学生的物理认识,教师就可以展示如下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建立物理知识架构,实现知识有效整合的同时实现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

        图1力的相互作用思维导图
        2.改革物理教学模式,实现素养培养,深化学习效果
        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改变物理课堂的教学方式,认识到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必须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有效落实,要注意在变化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出发,回归学生,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积极应用新课改下备受推崇的多种新式教法,譬如小组合作、游戏教学、微课教学、任务驱动等。目的是打破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深化学生的学习参与,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如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动画,创设动画情景。让学生思考“鸡蛋从高空落下为什么会在地上砸一个坑”,进而从情境创设的角度引出物理知识,教学顺水推舟,学生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知识学习充满期待;
        再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开展科学小实验,提出问题,“物体下落快慢是否取决于武铁的质量大小,为什么?”。问题的开展能够给学生学习思考的方向,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进而促使物理课堂“活过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3.强化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实践参与,获取物理信息
        物理实验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深化学生物理知识理解与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改变过去物理实验过程中的过分注重演示实验的活动,化“机械实验”为“开放实验”,鼓励学生进行试验活动的设计,这样能够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亲自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学生也能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
        如在开展“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然后划分小组,让学生们小组内部进行试验装置的自行安装。并且鼓励学生们设计后续的实验活动,遵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可以适当的通过观察、监督等方式及时的介入指导,从而深化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教育的发展推动教学的发展。物理教师必须“迎难之上”、“乘风破浪”,做教育教学的响应人。真正将核心素养纳入到物理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够深化物理学科教学有效性,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实现学生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骆晓玲.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山西教育:教学班,2020(04):71-72.
        [2]龙建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及其培养对策[J].高考,2020(09):162-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