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谢明川
[导读]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实验室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谢明川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实验室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中药资源”。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响应课程标准要求,采取有效对策,在“化繁琐为简单”、“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生动”中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该学科的重要组成。无论是物理课堂上物理规律的揭示,还是物理定理的演绎,实际上都离不开物理实验。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开展物理教学中必须充分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在遵循《物理课程标准》中采取有效措施,发挥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以在优化物理实验教学的举措之中实现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化繁琐为简单”,突出物理实验核心概念
        在教育教学深度发展的今天,物理实验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大部分高中学校都积极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物理实验设备,为开展物理实验做了有力的物质支撑。虽然那这些高精度的、陷进的物理实验器材能够更准确地满足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实验需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理课堂实验的复杂性。很多教师为了有效利用这些实验器材,盲目的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导致物理实验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基于实验器材的应用,尝试将复杂的实验活动变得简单化。且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开发和挖掘实验素材,融入物理实验。这样才能够弱化学生与物理实验之间的距离感,进而在“化繁琐为简单”中提高物理实验的有效性。
        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简单的实物,纸团、千秋。让学生进行平抛运动,学生很快能够通过简单的物理实验感受到纸团飞出的距离比铁球近。教师基于实验引出平抛运动的物理概念,进行动画实验演示。学生的物理学习更有效、更直观,物理实验也在简便化开展的过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实验效果。
        二、“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物理探究精神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学生物理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开展物理实验活动时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实验有效性并不高。受传统实验模式影响,即“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导致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处于被动化地位,实验参与积极性不高,思维发展受限。为改变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的参与现状,在“化被动为主动”的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精神。

高中物理教师就必须明确自身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职责,不要大包大揽,而要“收放自如”。
        必要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们小组内部集思广益、合作交流完成实验。这样能够真正将实验的主场还给学生,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试验的机会,进而在发挥学生实验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物理探究精神。
        如在学习“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工具,如玻璃板、毛巾、砝码、小车等,让学生们小组内部进行摩擦力影响因素实验的设计,教师可以集中为学生讲解定量与变量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支撑学生开展物理实验。这样物理实验的主人公交还给了学生,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到了激发,在相互配合、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很快投入到了物理实验中,获取了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点。
        三、“化枯燥为生动”,深化学生物理实验记忆
        很多高中学生不喜欢物理知识学习,对物理知识存在抵触情绪,归根结底是因为物理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枯燥,很难有效的记忆。及时让学生们参与物理实验活动,也会出现实验步骤混乱、实验效果不佳等现象。从而降低学生的实验参与体验感,弱化了学生的实验学习有效性。
        因此,教师要在开展生物实验中“化枯燥为生动”。可以通过将生物实验步骤“思维导图”化,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实验活动,强化学生的实验记忆;也可以通过趣味情境创设的方式,将学生的实验活动放置在特定的趣味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感受实验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要在学生完成实验活动后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的评价。以鼓励评价为主,点拨评价为辅。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物理实验参与成功感,也能够引导学生在被认可之中深化物理实验的记忆,实现有效实验。
        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探究下车在鞋面下滑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实验,在讲解该知识时创设趣味情境,开展“铁球碰鼻实验”。这样的实验活动趣味满满,且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生动直观的展示了“机械能量守恒定律”这一物理规律,实验教学效果十分突出。
        结束语: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必须以积极的眼光看待物理实验,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课堂教学灵活调整实验活动,在遵循物理实验科学性、创新性、教育性色彩的基础上,体现物理实验魅力、发挥物理实验功能,深化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洪玲.如何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06):10-12.
        [2]薛华国.优化细节助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04):94-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