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明
吴川市兰石中学 广东省湛江市 524541
【摘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教育教学中倡导的一种教育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更好的实现以生为本,让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有助于学生创造潜能和思维能力的激发和提高,初中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立足现状,不断的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让理想的课程成效得到达成。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
对于初中生来说,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能够更好的带动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的增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带动学生的全面和综合性的发展,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加深认知,为学生预留更多探讨、参与和分析的机会,让合作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一、初中数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基于共同学习目标,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们在小组中,与同伴相互交流展开研究学习。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学时间紧迫、教学质量低的问题,而且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张,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而开展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学生与人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
二、初中数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营造一个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积极讨论并互相学习,并对小组学习的方式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对小组学习的核心进行领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真谛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促进他们的学习,还要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模式,对学生各种性格差异都要照顾到,学生讨论时教师也不能等着讨论结束,要在讨论小组之间走动、观察,并对他们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应该在课上为每一小组布置相应的课题,之后让其进行讨论并将结果展示出来。每一小组应该派一名代表将本小组解题的思路、方法以及过程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通过对同一课题的解答,各小组的同学能够学习到其他小组的解决方法,从而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合作学习的基本原则
小组合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合作性,初中数学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由老师出题,学生分工合作完成问题解答,教师可以采取奖惩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在合理的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的结果汇报,并计算分数,对获胜的小组采取奖励措施,奖励的内容可以由教师购买的一些贴画、铅笔以及橡皮本子等学习用品;惩罚分数最少的一组,让他们全组上台唱歌。这样的话不仅能调动课堂学习的气氛,还能促进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上以创设合作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举个例子,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并总结。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自己做出趙爽弦图,促使学生之间思维发生碰撞,在数形结合思想的引导下,增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通过创设这样的合作教学情境,在动手实践与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4.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是数学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举个例子,在讲《平行线》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设计这样的课堂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平行线的性质及含义进行自主讨论,且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终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总结本组的结论并分享给全班同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除了可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之外,还能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实现了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学习目的。因此,建立合理性的合作学习活动,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不断的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课程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变得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张海营,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思考[J].中学数学,2020(1 4)
[2]花迎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设计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