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蒋礼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蒋礼
        资阳市安岳县石桥铺镇城东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策略
        前言:当前的新时代,不但技术发展速度很快,知识更新速度也很快。而且新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会给教育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教师要让学生适应新变化而做好准备。其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我国在法治社会背景下要重点抓好的教育内容。从一开始的思想品德课到后来的道德与生活课,再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这些名称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教育内容在新时期的变化。教师要注重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抓好新时期的教育任务。
        一、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道德与法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案例巧妙引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消化,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创设生活化情景,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因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比较注重学生的试卷分数,所以往往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生活化教学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现状。以部编版小学二年级教材内容“周末巧安排”这部分内容为例,本篇的主旨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用心地去安排周末的生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第一部分到第三部分的内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周末是怎样度过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生活中的言行是否正确,是不是有不合宜的行为出现。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重新规划自己的周末生活,让周末的假期生活变得丰富和精彩,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利用信息技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基于教育部提出的教学大纲能够提出,广大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的特点全部发挥出来,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不同的知识内容,使得整个教育环境得到全面拓展。在使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促使学生潜在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逐步突破教学的重点部分以及难点部分,并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拓展。原本看似十分复杂的知识点,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不仅如此,在使用了信息技术之后,教学方法也会得到全面改革,促使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增强了自身潜在的创新意识,实践水平也将达到更高层次。诚然,为了确保信息技术能够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实现全面联系,实现预期的目标,教师除了需要对于课程内容本身有所了解之外,还要加强对于技术条件的理解。也就是说,无论是教师自己还是学生,都需要不断丰富自我,积极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二者有机融合在一起。

所以,基于良好的信息技术条件进行课堂教学,需要将教师全面地了解信息内容作为核心,同时学生自己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从而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整个课堂,提升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进行考虑的时候,主要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其一是确保整个教学活动极为生動,并有着较强的趣味性,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二是能够将教学目标和重点部分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能够深入其中,积极思考,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
        例如,在进行“动物”的相关知识内容讲解时,在第一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一段有趣的手影表演,并让学生猜测其代表着哪些动物,逐步激发自身学习兴趣。为了提升自身观察水平,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最爱的动物”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搜索,通过互联网,查找自己想要的内容。并在次日的教学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具体喜欢的原因。这样一来,教学活动将会更具特色,预期的教学目标也能更好地达成。
        三、在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精髓,在学习中领会文化内涵,这样才能促使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文化修养的双重提升。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活动,将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渗透,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的养料,促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这一课时,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汉字的发展历史以及汉字书法艺术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呈现汉字发展演变过程,接着教师可以挑选出一些古汉字,出示在大屏幕上。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和学生玩击鼓传花游戏,教师将一朵玫瑰花交给第1组第1个同学,然后教师背对着学生敲击小鼓,鼓声停了,花在谁手上,哪个同学就需要站起来猜字,说出课件中的古汉字对应现在的通用规范汉字,没有猜中就需要表演一个才艺。
        四、开展课外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与品质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如教师在讲述《大自然,谢谢您》时,教师能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且,在植树过程中,教师能向学生介绍植物对大自然的重要性,指导学生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通过此种教育方式,有效规范学生社会行为方式,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结语: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福军.信息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J].宁夏教育.2017(02)
        [2]蓝天.用中国传统文化点亮道德与法治新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