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若瑶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古塘中学 湖南 岳阳 414600)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是树立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作为小学班主任,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班主任也要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等。班主任的行为会对班级的管理产生影响,班主任正确的行为有利于促进班级的管理。
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是懵懂的状态,不能了解学习的重要性。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班主任的任务不只是要传授学生知识,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班级管理理念非常陈旧、将学生看作学习工具、严厉冷漠、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等,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发展,无法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主任如何将德育工作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
1.1管理方法陈旧
在小学的班级管理中,很多班主任会通过成绩、学生违规情况、来衡量学生的好坏。用陈旧的方法来管理班级,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也有一些班主任让学生完全听从班主任的安排、用成绩来换座位、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压迫学生提升班级管理效率,让学生每天都处在被压迫环境中。这种情况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德育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会让学生沦为学习的工具。不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
1.2班级管理模式单一
管理模式单一是现在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学生对班主任的印象永远是严厉、害怕、冷漠的。教师若一味的采用单一、枯燥的监督形式,来督促学生学习,对班级荣誉感、集体性的忽视,只会让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成绩,步入社会后存缺乏纪律、荣誉感等问题。单一的管理模式,让学生和教师真正的产生了距离。学生不会和教师主动去沟通,情节严重可能会产生排斥、抵触教师等行为。虽然,大多数班主任也会花费精力去管理,但因管理模式的问题,导致其效果不佳。另外,一些教师只关注学习好的同学,让一些差等生受到冷落,也是班级管理无法有效进行的因素之一,间接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阻碍。这些单一的管理模式使班级的管理难上加难。
1.3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
在小学的阶段学生不仅会有年龄的变化,身心也会随之变化。所以班主任需要用不同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来适应学生。然而很多班主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用统一的教学和管理方式。让很多心智成熟的学生无法适应,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导致无法安心学习。学生遇到难题也不和班主任交流,使得班级管理无法进行。教师的能力和素养关系到学生的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适应不同的学生,增强班级的管理。
1.4班主任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
新课程改革需要每位教师,能够将热情投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去。其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生活的导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作为中小学的班主任,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识到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变那些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以培养"四有、两热爱、两精神"的四化建设人才为己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
2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策略
2.1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管理意识,增强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能力
班主任具备了德育管理意识,学生才会拉近距离。让学生对班主任没有了戒备,才会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教师可以创新自己的德育管理方式,创造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提高管理效率。班主任将德育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才能使管理工作实施起来更加容易。
以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鹿角和鹿腿》为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出两个词组“美丽”和“难看”。并让同学回答喜欢哪。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课文中主要讲解的什么内容,并把讨论的结果进行分享。最后教师总结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最后老师找一个同学来读,其他同学配合着做动作,在游戏中来分享自己的想法。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增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让德育在班级管理中渗透。
2.2采用丰富的德育教育管理手段,创新德育教育的管理目标
在传统的观念是以说教为主,德育教育都是教师们"说",学生们"听",很多学生听完无法掌握"听"到的知识。容易导致学生整体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产生厌学的心理。在德育管理中,教师要进行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主动配合,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氛围也会加强。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可以对壮士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英勇事迹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分组来进行扮演。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实践中学习。扮演之后给各2个小组进行评比,提高学生的参与感。然后提问知道的英雄都有谁?最后讲解英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的高贵品质。从而丰富了德育管理的手段。将德育在班级管理中渗透。
2.3关爱学生内心,让学生有被关爱的感觉
小学阶段学生心智不成熟,是需要关爱的阶段。然而有些班主任忽视对学生的关爱,并且用严厉的方式打击孩子。教师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精神压力,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关爱呵护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只有真正做到关爱学生,才能把班级的管理进行。
以小学三年级健康教育《爱护眼睛,远离近视》为例,教师可以进行谜语的提问‘两颗黑葡萄长在人脸上白天开窗望晚上关紧窗’。学生回答眼睛之后,让同学们相互观察同桌眼睛的结构。并把眼睛画出来。然后教师拿出一张视力表,让同学们观看。通过视力表讲解近视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眼睛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眼睛的意识。教师可以提出在未来都要做每天做眼保健操、少玩电子等来保护眼睛。教师让学生有被关爱的感觉,才能将德育在班级管理中渗透。
2.4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德育教育的"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有些学生需要关爱、有些学生需要鼓励、有的学生缺乏耐心等。都需要教师去权衡,去帮助学生。在照顾整个班级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体。体现德育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以小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江南春》为例,教师可以先带动学生整体阅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诗人写这首诗的心情,并根据诗人的心情自己进行阅读。最后选几个同学进行阅读展示,并进行表扬。最后教师总结诗人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生机勃勃的景象。然后教师设置课堂小游戏,分组进行交流、查找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杜牧写的,让小组代表回答。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老师进行交流,体现德育教育的"因材施教"。
总结
综合而言,教师必须把德育原则渗透到班级的管理中去,避免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方法陈旧的问题。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而育人应该处于一个比教书更加重要的位置。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学习以及生活态度,让学生在掌握足够的知识的前提下,还要得到自己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摸索、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还要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王金萍,王玉昶.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