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组合作模式,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彭杰
[导读] 物理是一门无法单独依附书本知识而存在的学科
        彭杰
        (贵州省织金县第六中学, 552100)
        摘要:物理是一门无法单独依附书本知识而存在的学科,单调的教材内容会让学生与物理之间存在距离感,进而在之后无法进行灵活的运用,也无法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丰富而充实的物理实验就可以充作学生学习物理的一种渠道,将实际生活与书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满足教育需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物理实验占用的教学时间较多,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将有可能影响教学进度,进而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在这种背景下,采用小组合作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是十分可行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教学;物理实验
        前言:合适的课堂教学可以提升效率,将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而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各种作用,比如摩擦力在物品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其中的原理,完成抽象知识的真正落实。
        一、小组分工合作,提升实验完成效率
学生在独立完成实验的时候,其实会耗费比较多的时间,这导致一堂实验课可能只能完成一个实验,教材中的实验可能无法全部完成,影响学生的知识消化,而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升物理实验的完成速度,并且组内完成实验时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实验部分,同时进行以节省实验时间,每个人在合理的工作量之下记录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也会更加的准确清晰,同时在物理实验中其实也存在一些物理实验必须及进行多人的观察,一个人的观察可能需要重复实验,影响实验效率。
例如,在八年级物理上册中的《机械运动》中的《测量平均速度》,就是一个在初中阶段相对比较复杂的实验,一个人进行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工作量,本次实验的内容重点在于观察物体的运动并且进行多次实验以计算其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包括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等,在进行实验时,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将其分为调节实验器材的同学,观察现象的同学,负责记录的同学以及负责数据计算的同学,负责实验总结的同学等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度实验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可以更换分工,以熟悉每一个部分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避免一个学生重复担任同一分工而导致的只了解自己负责内容的知识而缺少整体知识的情况出现,最后的学生测量以及计算的成果需要以组的形式进行提交,教师对于结果进行观察,对于结果出错的组进行矫正,判断是哪个环节的失误,这个环节也可以交给学生自己组内进行讨论,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的修正。
        二、小组互相监督,彼此进行查漏补缺
一般班内的学生数量比较多,教师无法及时以及全面的每次都注意到所有学生,学生在各自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几种状况,一种是学生向教师寻求帮助,但这样的情况一旦增多不仅教师的工作量激增,并且这些学生也无法得到全面的帮助;而一些害怕面对教师的学生可能会选择略过自己不懂的部分,导致相关内容出现知识漏洞,对于后期的知识提升产生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己无法察觉自己的知识缺漏部分。在这个时候在班内组成小组就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的监督与检查,在紧密的实验合作之中发现彼此的不足,进行提醒与帮助。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组建小组的时候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避免小组内学生的情况分为两极化,在明确小组学习目标的时候选择组长,真正的落实小组之间的合作,避免小组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例如,在九年级全一册中的《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中,涉及到的电路知识比较的复杂,学生很可能按照书本上的实验内容进行机械而流程化的操作,而对于其中涉及到的内容与知识其实并不了解。在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时候,每一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操作的时候都应该说出此时电路中发生的变化以及会产生的后续影响,对于无法顺利表述的学生,组内成员可以对情况进行判断,观察是因为紧张还是相关知识出现了欠缺,并且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在完成整个实验之后,了解的比较清晰的同学可以为剩下的同学进行知识梳理,分析整个实验中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电阻的作用,然后在组内成员进行学习之后,分别进行复述。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形式的实际质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定期的抽查,要求小组内进行定期的互评,去了解学生的现状,因为学生对彼此之间的了解才是更加真实细致的,教师也可以定期对小组进行评析,让组内的学生对自己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共同合作,一起进步。
三、激发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创造实验
在如今的教育更新中,越发的看重学生本身的能力,包括质疑能力、创新精神等,学生并非要完全遵循教材内容进行物理实验。相反的,如果学生自己根据知识的内容和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该知识背后的原理以及作用,甚至是后续的应用,而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会获取更多与之相关联的知识,在这个实验设计的过程可以不仅仅包括实验的过程,还可以包括实验器材,因为物理实验同时考验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一个人设计实验是有些吃力地,并且耗费时间较长,短期内效率较低,并不现实,所以组建小组来完成一个实验的设计,可以在有所成果的同时尽量避免上面的弊端。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的《浮力》中,就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有关于浮力的实验,如果在最初想要降低学生设计的难度,帮助学生适应,可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工具,比如乒乓球,因为乒乓球是空心的球体并且质量很轻,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自身在浮力实验中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消耗,让学生使用乒乓球完成一个有关于浮力的实验,同时也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小铁块以进行对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并且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轮船等对于浮力的应用,来帮助学生获得一些灵感。在学生分享完之后,教师也可以留下一个问题供小组进行讨论,如果想要让漂浮在水面和沉在水底的铁块改变状态,可以进行什么样的操作?如果结合了压强的内容呢?同时注意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在给出答案的同时需要讲述出其中的原理和解释,帮助学生之间建立更多的沟通,适当的增加工作量。
        结语: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均是为了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在降低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佳的学习感受,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可以缓解一定的学习压力。而且在出众的物理实验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大大提升物理实验的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在学生逐渐成长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信任学生可以为自己学习提供助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查漏补缺。

        参考文献
[1]武蕾叶.核心素养理念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16):155-156.
[2]许灵秀.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创新设计及其分析[J].科技视界,2020(14):137-139.
[3]梁国平.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41-242.
[4]黄意,陈亮,王宗山.民族地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7):125-126.
[5]肖为明.“互联网+”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0(03):60-62.
[6]卞保金.《大气压强》公开课听后感——浅谈思维可视化在一节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11+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