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农村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个案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19期   作者:杨海龙
[导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要加强化学教学活动设计

         杨海龙
         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    甘肃省渭源县  748200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必须要加强化学教学活动设计,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农村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个案研究,提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素质教育理念深入融合到了课程之中。而化学学科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于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有基础性作用。
一、农村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学设备呈现出智能化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工段及教学手段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农村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不仅仅要重视传播知识,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现实带对人才的实际需求[1]。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保证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实验教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进行实验现象观察并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实验现象形成的原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二、教学活动设计要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内容,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构成,四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我们能够综合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能力、思想品德等,这是学科建设中的需求,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条件。高效的活动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强记忆,并且锻炼学生们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养成健全的品格[2]。因此,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的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化学核心素养,活动设计必须要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要求。
3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策略
3.1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概念和理论,这些内容非常抽象,很多学生难以理解。实际上,化学规律就是对生活和自然的高度总结,化学观念是关于物质能量运动等客观存在的基本认知,我们必须要引导学生有效建立科学的化学观念[3]。化学观念不等同于化学知识,属于抽象的事物,学生必须要对定理等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形成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科学认知。这会导致学生对观念性强的化学习题陷入无从下手的境地,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形成化学观念。例如,以溶解度为例。在溶解度这一单元内容中,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思考:什么是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和真实实验有什么区别?理想实验既然不是真实实验,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它,理想实验对于化学学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跳出书本,深入了解化学概念,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通过理想与实际情境结合的关系建立生活与溶解度的相互关联,促使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


3.2基于真实情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明确提出:“让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探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常规的习题往往过于抽象,只要求学生利用相关知识点经过必要分析得到某一答案,造成学生的思考仅仅为了得出结论。学生面对此类习题难以引起兴趣,对化学概念理解不透彻,且解题过程对科学思维的培养系统性不足。因此化学教师可以根据真实情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所设计问题应当要学生思考、能够思考。例如,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当氯化钠也就是生活中的盐能够继续在水中溶解,那么溶液边是不饱和的,当有氯化钠固体剩余不能继续溶解时,溶液就是饱和的。再加入水,溶解的氯化钠能继续溶解,说明溶液又能变成不饱和的。通过简单地实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5]。基于真实情景引发思考价值的习题,不仅仅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达到对知识概念的深人理解,从而实现在已经获取的证据中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3.3设计化学教学实验,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实际生活的自然科学。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思考问题仍需以具体事物为载体的高中生而言,学习化学离不开自身体验。在化学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多“做”,让学生在“做”中去体验认识化学概念和规律,掌握科学方法。最后,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并体验科学思维的乐趣。根据实验所获取的现象,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溶解度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3.4分层次设计作业,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高中化学活动设计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既要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又要对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有着全面的掌握。一切教学设计和作业事情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尊重他们的主体性,活动设计要立足突破单元核心知识点,由易到难的确立核心知识体系的层次性;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习题结果要体现学情的层次性。以知识为桥梁让活动设计连接教材与学生,最终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这要求习题内容需要多元化,难度要设置不同的档位,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设计中可分基础题全体学生要求掌握;中等题由“浅”入“深”基础中上同学能够良好完成,基础薄弱同学可部分完成;提升题“难”中存“易”优秀生可以良好完成,基础中下同学可以完成部分内容,让全体同学都学有所获,都能触模自我更高目标,实现“获”有所“求”。
3.5制定素养导向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在高中化学活动设计中,我们之所以要布置化学作业,核心目的就是提高学生们的化学素养,帮助学生巩固理解知识,培育起探究能力和学习品格,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提升的过程。当离开课堂之后,学生们需要通过有效评价体系约束自己完成作业。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学科中,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活动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活动设计的开展思路,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真正让活动更加适合学生,从而有效发挥活动的价值,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及化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品质与关键能力有着重有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胜男.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8.
         [2]邹杨. 在“同课异构”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养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丁伟.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