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巧玉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龙州镇城南新区小学 5324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的布置非常重要,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机械重复的作业使学生感到头疼,对学习缺乏兴趣,最终导致作业低效。为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查找导致作业低效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进而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实施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影响因素;对策
引言
小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仅仅满足于课堂40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赖于课后的言语实践活动,进行复习巩固,不断地内化、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然而,现在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很多,学生机械、重复练习的量很大,使得学生不堪重负,逐步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语文作业的现状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大的负担便是批改各式各样的语文作业:周记、作文、同步练习、书写本、试卷等,单调、乏味、低效、费劲。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最累人的事情就是完成语文作业,抄写、背练、机械、抵触。尽管如此,语文素养仍让人担忧。为什么语文作业如此耗时低效?这不仅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阻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型语文作业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呢?这促使我们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思考。
2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影响因素
一是随意性大,缺少创意。每天的语文作业,就是教师在多本教辅用书上圈画一些题目,有时题量的多少竟然是依教师的心情而定。这些作业数量多、质量一般,没有针对性,缺少应有的创意。二是形式单调,缺少趣味。目前语文作业几乎都是一式的书面作业,很少有实践、探究的作业。小学生日复一日地完成这样不需要动脑筋、枯燥乏味、没有新意的作业,逐渐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三是内容老套,缺少挑战。作业都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书面练习,没有新意,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这些没有思维含量、没有挑战的机械作业,让学生学会了“思维懒惰”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3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改进策略
3.1作业的多元化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
3.2丰富作业形式,设计分层目标,观照不同学生需要
①难度分层——依据学生学习的差异,分析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作业内容,我们一般可以分为基础巩固、提高迁移、拓展创新三个层面的作业。②数量分层——在共同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给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加一些提高题,或者直接找一些拓展题。③兴趣分层——依据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师可以布置设计完成同一类作业的不同形式或方法,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不同形式或方法的练习。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都能有质量、有针对性完成自己能力所及的作业,使其尝到学习的快乐,获得了成就感,才能坚定其认真、按时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态度。
3.3注重作业的实践性
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学生所喜欢的实践性、体验性作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这些言语实践活动之中,去观察、发现,获得自己的体验,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结论,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的观点和精神。比如学习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牛郎织女》后,让学生把这些故事讲给别人听;在《传统节日》《中国美食》等课文学完后,让学生说说节日里有趣的事、你吃过的美食。学习了游记、风景名胜类课文后,布置学生学写导游词、做小导游。同时,每学期还可以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到社区帮助居民代写实用文、写春联等,让学生在这些实践性、体验性言语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3.4布置自主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把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决定;去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们之间存在个性差异。因此,教师布置语文作业在考虑共性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使它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园地,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设计一些作业。当然“自主”并不代表放纵,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可能会给某些学生偷懒的机会,因此教师要特别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于不够自觉的学生,还是要采取一定强制的手段,不能放任自流。
3.5语文课外作业趣味性设计
第一,布置表演型课外作业。生动的情景表演与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如果教学内容情节性较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由家长与学生共同表演,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在学习《两小儿辩日》后,教师可布置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改编剧本,并在改编过程中给予学生合理的指导,之后由学生自行分组进行表演。这一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活学活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第二,布置表现型作业。学生阅读课文之后可能难以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通过表现型作业梳理文章脉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课后作业。以《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后要求学生简要地画出诗中描述的场景,不同风格的画作可以反映学生对该篇诗歌的不同理解。这一趣味性设计既可以有效反映学生对诗歌的掌握程度,还能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热情,降低学生对语文课后作业的抵触情绪。第三,布置搜集型作业。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相关信息,可以将课堂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并在搜集过程中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更好地发挥语文工具性的作用。
3.6科学评价,爱心传递
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练习,而科学的评价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客观、公正的评判。只要学生努力了,并在学习中获得进步,都应该得到肯定和表扬。评价的类型不只是对或错,还要有形象性评价、符号性评价、对话性评价、记录性评价等多种形式,或者是作业评价激励用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赞赏、肯定、激励、指导或总结。不管哪种形式,意在激励学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结语
总之,课外作业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一起改变和创新。小学语文作业应尽量拓宽思维空间,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加强作业的综合性,让作业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从而促进学生人文内涵、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发挥小学语文作业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宁雪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45-46.
[2]关岩.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2013,(08).
[3]何波.基于网络下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多样性研究[J].科学咨询,2017(4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