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蓉蓉
莆田中山中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核心价值观难于理解,因此在初中道法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素养。本文探讨了在初中道法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
前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没有了小学时期的稚嫩想法,但此时正是其心智走向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24字核心价值观,并在价值观教育下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认同感,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努力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其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期青少年。
一、坚持科学引领,促进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道法部编版教材,坚持科学引领,在教学中不仅要发挥严谨的教学态度,明确价值观教学目标,而且要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渗透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不断引导学生创建自主、合作、探索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教学传授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随着教材的不断改革,这对当代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结合教学内容来制定课程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可将24核心字价值观分为三个面向进行渗入,即面向国家、社会和个人,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生活中正确认识自我,理解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帮助学生深入学习24字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思想行为坚持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主人翁和接班人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弘扬民族精神。
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推动价值观教育发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总树立学习榜样和目标,这样不仅能够起到激励奋进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初中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个性和思想均比较独立,因此要在这一时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去践行价值观。
如初中九年级下册《少年的担当》中,教师可让学生寻找心中的英雄。如获得两弹一星勋章奖的邓稼先,不到20岁就获得了物理学的博士学位,留美学成后便投入到祖国的原子弹研制事业上,为中国的强盛和科技事业的发展默默奋斗。祖国的富强离不开这些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如在残奥会开幕式上残疾女孩李月坐在轮椅上跳芭蕾舞,教师可让学生收集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这些时代楷模身上学习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短期学习计划、生活目标,并规划人生方向,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把祖国发展和民族希望与自己紧密联系起来,肩负起青少年的责任和使命,让自己成为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栋梁之才。以《积极奉献社会》为例,教师引入2019感动中国人物,如四川森林消防员,消灭脊髓灰质炎的顾方舟、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的张富清……初中道法课程中对人的价值观评价不是看他得到什么,而是应当看到它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奉献了什么,才能真正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通过真实的案例加强对学生价值观教育,能够加深印象,增强理解,便于学生接受。
三、利用时事热点,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道法课教学中,对于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可通过引用时事热点结合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来进行热点解读,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以《责任和角色同在》内容为例,教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角色和责任,可以联系疫情结合医护人员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案例进行说明,可引导学生观看相关报道或视频。如李兰娟、终南山等院士,曾参与过03年非典、13年H7N9抗击疫情前线,此次又走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在疫情爆发时,不惧感染的风险,到疫情重灾区坚守工作岗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也都纷纷投入抗疫战斗中来,为抗击疫情奉献自己的力量。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组织讨论该如何认识现阶段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怎样发挥自身的最大价值,肩负起青少年(或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也可提供一些时事材料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增强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在学完《开放互动的世界》后,教师提供以下材料:1、2018年习主席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理时指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第5周年,一带一路为沿线各国人民带去了发展的福音,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我们赞赏哈萨克斯坦对“一带一路”的坚定支持以及在合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2、党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练兵备战训练,有效遂行海上维权、抢险救灾、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国际维和等重大任务。通过给出的材料教师让学生讨论在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的国际形式下,作为青少年要如何践行自己的责任。通过中国对世界的态度,让学生体会大国担当,谈一谈对国家发展和国家形象的认识等。教师通过把时事热点带入课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核心价值观。
四、加强社会实践,践行核心价值观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理论指导作用,对教材资源加以运用,而且要让学生结合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以实际行动发挥价值观的最大作用。如在清明节开展祭英烈扫墓(或学习英雄的主题演讲)活动、组织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十月重阳孝老爱亲活动、到革命老区组织慰问、开展如何实践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活动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深入渗透价值观教育,从而有助于在学校和社会中形成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树立知荣辱、懂感恩、爱国、爱家、爱社会的价值观。
以《中国人中国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筑梦中国-践行核心价值观”活动:教师让学生到社区做中国梦、24字核心价值观宣传(采用演讲、唱歌、或调查问卷形式);组织观看中国梦的宣传和记录片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历史意义;走入身边的同龄人如残疾孩子、低保户孩子,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困难;组织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等。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法治教育课;开展法治小讲堂活动;写法律小作文等,对学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抵制不法行为,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青少年。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初中道法教学中,要不断渗入核心价值观教育,明确教学内涵,坚持科学引领,通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引入时事热点、加强社会实践的方式开展价值观教育,促进价值观教育在教学中能够有效落实,最终在初中道法教学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文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讨[J].才智,2020(16):19.
[2]王永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84.
[3]陈静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的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20(0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