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远
延安市科学技术馆,陕西省延安市,716000
摘要:科学的有效传播,并非是一味的注重科学元素的传播,只有和时代背景、艺术等相互融合,才可得到独特特色的科普产品。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基于知识的传播又被赋予了生产性、创造性的特征,由此也对新时期下科技馆的科普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标准,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科学知识储备,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科技馆;审美素养;美学
0 引言
科技馆的科普工作中,蕴含着历史、艺术、人文等信息元素,也正因如此如此,科技信息不再单一,其被赋予了“美”的价值内涵,以“美”作为载体,受众更加乐于接受来自科技馆的科普服务。基于此,文章在论述“美”的应用的基础上,主要就“审美素养”在科技馆科普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 “美”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科普、美二者存在共通之处,比如,“非功利”特征明显,能够被多种“媒介”所引用。站在应用美学的视角进行分析,审美活动本就脱离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以相对独立形式存在的,是超越物质生活的,而应用美学便是将这种由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的审美活动,重新作用到追求实用功利的领域之中,简而言之,审美活动注重“行”的层次,注重情感体验,在物质内容中添加了精神因素,是“非功利性”的。而我们之所以提倡在科技馆科普工作之中提升“审美素养”,并非是表面上的追求功利,或者说是将“美”功利化,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丰富科普工作者的精神素养,以使广大受众能够摆脱某些功利性限制,以一种自由愉悦的心情享受科普服务。
2 “审美素养”在科技馆科普工作中的重要性
审美素养是源于人自身的一种感知,是一个人基于美的鉴赏、创造。对于科技馆科普工作者而言,需要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将“审美素养”的提升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体会科学的魅力所在。如下,笔者基于具体的科普实践,就“审美素养”的重要性进行论述。
2.1 在展品设计中的作用
作为科技馆的发展的根本,展品是受众了解科技馆展教理念、展教风格的基本途径。实际上,我们游览各地区的科技馆,可以发现这一现象:许多展品的重复的、相似的,这使受众感受到了审美疲劳,不会过多的停留。
我们以展教类展品为例,就“审美素养”在其设计中的作用进行分析,首先需要了解此类展品的特点,即互动参与,如果说要进行互动、参与,那么用户体验是必不可少的,体验的好与坏,不单单与展品所反应的科学原理、科学现象相关,也与其中所增添的艺术、文化等“美学”元素相关。
科普展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其的科学原理、现象基本上是固定的,为使受众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美”的元素不可或缺。除此之外,“审美素养”还能够有效的突出展品的核心,也就是说可以强调实验现象,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在原理现象的基础上,创设别具一格的“美”的情境,如焰色反应所对应的五颜六色的火龙卷等。综合而言,灵活运用设计制作手段,把美融入到互动、操作的过程之中,能够使受众透过表面的展品体会到自然之理、生活之美。
2.2 在布展中的作用
布展所体现的是展示美学,摆在橱窗里的衣服、挂在架子上的帽子,所呈现出来的不单单是我们肉眼所见的样子及名字,也有我们看不见的历史、艺术故事,而这些都是展示设计者所赋予的,设计者在原有物品的形貌上增添了背后的故事,以使受众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共鸣”,以做出设计者所期望的感受与行为,这也是“审美素养”的价值体现。
2.3 在科普剧、解说中的作用
由某些作用特征上来说,科普剧、解说具有一致性,即:①创造性,二者都需要预先的进行资料的整合,以文字、图片等元素相组合的形式组成实施过程;②节奏性在、逻辑性,这主要体现在二者的实行阶段;③综合性,综合性体现在二者均属于传播媒介的一种,在实行时能够同时搭载若干种信息元素。
首先,我们针对科普剧进行分析,一个合理的科普剧情,对于科普表演等科普活动的进行是十分有益的。科普剧是传播科学知识嗯有效方式,但只要是剧,便有戏剧的特征,所以,为了突出剧表演效果、舞美效果,要求制作者本身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科普剧的呈现效果,直接关乎着受众是否接受剧中的科学信息。现阶段,科技馆的科普剧不完善之处还有很多,各相关方面应当予以重视,吸引人才,给予资源支持。
然后,我们针对解说工作进行分析,解说的情感代入与受众是否愿意听相互联系,这也就要求解说者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懂得如何在讲解时做到美的和谐统一,明确自身的解说特点,知识如何基于自身的风格设计PPT、背景乐等。在“审美素养”的加持下,我们就可以在策划、实施活动时,便能够由具体的工作之中,找到渲染活动的入手点,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在“审美素养”的培养下,我们就可以以更加动人的音色,恰当的口吻、协调的肢体行动,进行引人入胜的讲解;在组织或开展科普活动时,也能够通过调整活动节奏,活跃受众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分析科技馆科普工作,可以证实,“审美素养”的高低是决定科普传播工作的质量主要因素。
3 结语
总而言之,时代的不断进步下,中国的教育也应当做出变革,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场所,科技馆应当紧随时代步伐,以强化全民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在科学知识中融入“审美素养”,突出科学之美。
参考文献
[1]徐敏. 我国大型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功能实现路径优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彭梦君. 融合增强现实与用户体验的科普展品创新设计方法研究[D].贵州大学,2018.
[3]"科技馆体系下科技馆教育活动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朱幼文,罗迪,陈明晖,张彩霞,欧亚戈,李志忠,李博,桂诗章,常娟,霍虹. 科技馆体系下科技馆教育活动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报告[A]. 中国科学技术馆.科技馆研究报告集(2006-2015)上册[C].:中国科学技术馆,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