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斌
深圳市宝安区罗租小学
“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著名教育家张文质先生曾著书《教育是慢的艺术》中,力主慢节奏的教育。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很多教师和家长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事实上,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新课标的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课堂教育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策略的改革,是实施创造教育的突破口。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想对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制定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浅淡以下三点:
一、慢慢行,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欣赏美,孕育创造力
一般情况下,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是:“激趣引入——导入课题——探究要点——学生自主创作——作品点评——作品展示”,这样每一环节看上去都安排得很有条理,但有时显得囫囵吞枣,实效不大。
我们知道,美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不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都需要必要的时间,进行构思、描画草稿等前期准备,然后才是创作(制作)步骤。为了精益求精,最后还要有调整、完善的环节。这样的过程在一节只有40分钟的课堂里是很难完成的,何况之前还有教师的知识讲授环节、学生探究、讨论等环节,学生真正掌握的动手操作的时间最多只有20分钟。
在这短短的20分钟,学生完成一项一项任务,难以感受到“美”的气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听过一节课《精美的小礼卡》,上课一开始,老师就根据课程教学的难点:小礼贺有哪几种常见的制作方法和装饰手法?与学生进行了对话,由于学生对平面与立体、弯折、剪切等方法了解不够,老师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力气去指导学生,不能有充分的时间去让学生自己尝试创作,这样的课堂教学明显是不足的。对于这样一节日常生活的课堂,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一个“慢”字,让学生能吸收到美术营养的同时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呢?
根据上述的问题,我们不妨放慢脚步,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目标,舒缓教学过程。类似这样的课堂,我们可以从生活入手,带领孩子们在实际的生活中寻找、去发现,先展示自己收藏的小礼贺,说说它们的分类、造型特点、制作方法,再动手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看谁做得别致有趣。孩子们就能轻松地在画面上表现出来,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还促进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二、慢慢看,让学生有足够空间感受美,激发创造力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创造良好课堂氛围。当然,如果有机会到教室外“走走”,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这也要求我们老师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甚至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给树爷爷画像》这一课中,我带领学生到户外的老树下乘凉聊天,看着古老的树爷爷,我问孩子们:“孩子们,叔爷今年103岁了,是老师的好朋友,你们陪他聊聊天好吗?”“树爷爷,你好壮啊,我都推不动你了!”、“树爷爷,你好结实啊,我捏不了你!”,“树爷爷的皱纹好粗啊”、“树爷爷的皮肤好像鄂鱼的皮啊”……学生在活动、观察、讨论中及时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更有很多出人意外的精彩句子,让我们惊叹不已。
经过孩子们的实地观察,对话交流,创造力与表现欲喷薄面出,这时候,教师因势利导,及时为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一个无拘无束的环境,没有压力的空间,他们在思想行为大胆 “放肆”。这样,解开了他们思想上的一把无形“枷锁”,想象力就像插上了翅膀,创造力借机飞升了。
三、慢慢画,让学生有足够画面表达美,展示创造力
学生操作(绘画)体验是美术课堂必要的环节,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也是验证课堂效益的主要依据。在常规的美术课堂上,这一环节也往往是花费最多时间的环节,一般都是当场画,当场完成。经过我校美术课堂教学调查统计,学生在一节一课时的课堂上,能生动地完成创作的仅占28%,这样比例让我深思。于是,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尝试将课程进行简单的整合,把内容接近的课程结合起来上,把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大胆画,慢慢画,画得不理想,不满意可以找老师请教,给你纸张,再画一张。一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在没有压力,没有约束的情况下,画面能符合主题并生动表现出来的高达71%,许多后进生都进步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越来越浓,表现欲高涨,创造力在作品中得以展示。
新课标强调: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从呵护学生的兴趣着手,以简单而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学好美术的愿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主动购买必要的美术学习材料和用具,我们的教学才得以顺利进行。小学生注意力和观察力都不稳定,容易出现分神和不集中,但只要善于引导,让他们有足够时间去观察去分析,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慢慢画,这样就能从画面上去感受到他们的童真,也能从画面看到他们的进步。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然而创造力不会自然地表现,而需靠精心地培养和努力地挖掘,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明显。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就成了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尝试、寻找最胡效的方法、途径。
教育是慢的艺术,“慢”是教育的真谛,但“慢”绝不是懈怠,这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的“期待是一种美好的境界”是一个道理。那就给自己、给学生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吧,学会期待,用慢的心态和足够的耐心去期待。以“慢”的心态对待教育,陪着学生慢慢地走,欣赏他们的成长,分享他们的快乐。
美术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艺术家们用自己灵巧的手创造了一个个异彩纷呈的美的世界。作为美术老师,我们是幸福的,让我们在撒播美的种子的时候,慢下来,让孩子们充分享受欣赏、感受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过程,同时,潜移默化地,孕育创造力、激发创造力、展示创造力,获得双丰收,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