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宝振
平原县恩城镇胡庄小学,山东 平原 253100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往往因为对一些理念意识不够清楚,没有形成特定的规则意识,所以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否则利用统一化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导致一些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一名具有专业素养的小学教师应当在管理班级时体现出自己的专业管理能力,不能够把一个班的学生划定为一种管理方式,而是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德育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班级文化管理。
关键词:小学;教师;管理班级;班级文化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的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响应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小学教师要学会班级文化管理,通过一种巧妙而又讨好学生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管理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日常。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数自我意识较弱,相对而言自控能力不强,很容易被一些意识所误导,教师如何将德育工作发挥作用,成为了现阶段主要的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采用班级文化先行的值班方法能够使教师和小学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密切的联系,从而对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予以启蒙。
1小学教师的班级文化管理策略
1.1培养教师的助手,设置“班级小老师”
教师也是学生一门课程的任课老师,相对其他教师来说,教师的工作显然复杂一些,面对班级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需要花费更多心血处理。一个人的精力即使再好也十分有限,这时教师可以选择在班级中挑选优秀认真的学生作为自己的“课堂助手”,让这些学生成为“民间”的调查老师,主要帮助教师了解一些不能顾及的消息。而这样的班级小老师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信息,优秀的小老师在文化课学习、思想品德的建设中都会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这样的一支队伍不仅能帮助班级成长,还能让老师随时根据班级的发展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及教学方向。
1.2设置奖惩制度,坚持“以德服人”
在小学生面临的选择中其实他们并不需要太多金钱或实物进行奖励,他们需要的只是教师的一句表扬或当众颁发的一朵小红花。小学生的心思很单纯,在任何方面都喜欢攀比,会比谁的小红花更多,比谁受到教师的表扬更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奖惩制度,当然,教师不能盲目的以自己评判标准评论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应放在班级上让同年龄的学生展开判断,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当众提出,不会让学生存在“不服气”的状态。而这样的做法也侧面印证了“以德服人”的教育方法,让班级整体都处于一个竞争意识的环境学习,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
1.3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所谓“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育手段。现代社会五彩缤纷,学生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我们不能像传统的教学方式统一概之。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因材施教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小学的学生刚刚接触教育,对一切都十分陌生,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学会知识,更是一个培养其兴趣爱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摸索到更多学生的不同之处,理解并接受他们的差异,然后根据这些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我们不能盲目地将教育强加在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身上,应通过探索和了解让其将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只有这样做教师才能更好地做到德育的教学工作以及班级文化的班级管理。
1.4设置德育班会主题,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没有人能看到教育,只有教育的对象体现传授者话语中的一些特质,我们才会说是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没有人能看见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过程,只有当他们自己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后进行第一个选择我们才能看见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情况。好的德育教育能帮助学生建立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在我们一周一次的班会中教师可以适时设置德育的班会主题,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教育。从小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让他们树立大致的正确思想道德的印象,对他们培养自己的独立人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2合格的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2.1具备管理班级的专业能力
小学教师的管理班级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要关心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日常,而不仅仅像普通的任课老师一样,只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督促学生提高成绩等。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更多也更为细致,面对稚嫩的小学生,教师的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言至关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因此,小学教师应当观察到班里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虑全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利用专业的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与人交际的同时能够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2.2以平等姿态和学生交流
小学阶段的师生关系是最能影响学生进入初高中甚至大学之后与老师关系质量的阶段。因此,小学教师在这一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小学生相对而言自我意识较弱,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无论是好的影响或是坏的影响,都会对小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观念形成直接性的引导。小学教师应当恰当地利用有小学生的这种普遍意识特点,在与小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时,切记以平等的姿态进行对话,以平等的、亲切的感觉进行管理工作,避免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对师生关系产生反感情绪,甚至认为教师就是”黑恶势力”,这样一来,不仅是教师管理工作的失职,更严重的会对小学生的正常价值观念造成错误引导[3]。
2.3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正如上述说到的有关于小学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差的特征,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和观察事物的能力会变强。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没有脱离在幼儿园时期的学习方法,幼儿园教师往往喜欢让学生进行模仿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仍然处于这种学习状态当中。教师恰恰可以利用学生善于模仿的能力,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和日常表现甚至神态、情绪、动作、语言、语气都会对自己班的小学生造成侧面影响。教师应当尤其重视自己的言行规范,尽量示范出正向的、能够体现积极价值观和人生观念的一些言语行为来帮助学生提升素养。
2.4具备较强的思维拓展能力
教师不同于一般的任课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学问题和教学机智会涵盖在某一范围内。而教师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情况却是不能预估的,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能够把自己的这种能力转化为带动学生创新思考的技能。教师在对小学生予以日常管理和德育教育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一些活动或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现有的知识引发未知的知识理念的获得,开发学生的班级文化的同时,教师的管理班级文化也能够得到创新。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将自己的班级进行更加科学合理且具有班级文化性的管理,那么教师需要首先以平等的姿态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不断地深入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给学生更加符合自身特征的“成长计划”。另外,教师在德育管理过程中,最忌讳控制学生,应当尊重小学阶段学生思维发散的特点,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白涛.教师班级管理的班级文化—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探索[J].新校园,2017(7):178.
[2]张俊.校警合作共建新模式探析—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平安校园晚会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7(4):110-111.
[3]蒋金龙.幸福教育之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启迪与班级文化:教育版,2017(1):92.
[4]陈萱.怎样加强小学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J].启迪与班级文化:教育版,201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