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分享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成韶华 薛建丽 周丽娜
[导读]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现在,而且要作用于学生的未来。如在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教授知识,又要育人。
        成韶华 薛建丽 周丽娜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实验中学  032100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笔者认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现在,而且要作用于学生的未来。如在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教授知识,又要育人。教师应通过拓展学生的见识,教授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守住“初心”,促使初中生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积极、健康地成长,进而成为可以为社会发展带来正能量的人。本文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分享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方法分享
引言
        基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我国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教学内容时,也应该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但从教学成果上来看,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掌握课堂内容。因此,学校与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法、懂法、用法,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就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但是目前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还不高,他们尚不能抓住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以及发展方向,从而出现了实际教学不理想的局面。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加上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发展。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地设计教案,提升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从而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但是一些学校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坐在座位上安静的听,这样初中生难以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研读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初中道德与法治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为初中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更想得到别人的认可,而且更倾向于独立,然而这个阶段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初中生的三观和道德素养就会受到不良影响。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后,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是,要想让其从理念转变为切实的行动,笔者认为,还需要一线教育者拥有学习意识,通过研读理念的内涵、实际的学情、学科优势,促使教育活动展现出现实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是促进初中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因此,其核心素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有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健康生活等方面。

在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爱国、传承中华文明,要遵守公共秩序、助人为乐、与人向善,要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在健康生活方面,学生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具备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正确对待自我和群体。在法治观念方面,学生要尊法、守法,善于用法。作为一线的教育者,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内涵,而且要对学科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在多元化的对话过程中,给予学生最科学的引领。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活动
        生活化教学就是把生活实践和教学活动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在一个真实,立体的生活化学习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参照课程标准来对讲解内容进行创新,运用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或者案例来丰富课堂内容。这样既可以把比较晦涩难懂的教材知识点与简单易懂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共同话题,学生也就会更加愿意和教师成为朋友,全心的投入学习当中,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友的智慧》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在生活中是如何相处的。随后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后,让学生总结个人在交友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以及在今后的交友过程中应该坚持哪些原则才能够让友谊之树长青。
四、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其中。初中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不具备成熟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想要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作用,老师就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做到一切教学计划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例如,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青春的时光》,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段时间,但书本上枯燥生硬的文字是无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的。因此,老师在课堂的前十分钟让学生填一份有趣问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理和心理中的变化,然后在课上引出青春期中会发生的变化和该如何应对的方法。老师要对学生的变化给予安抚和肯定,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迷茫感。在第二课《青春的心弦》中,老师就可以采取交谊舞教学的方法,在学生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将正确处理男女关系的方法和礼仪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就正确培养了异性交往礼仪以及青春期懵懂的情感处理方式。学生既能在实践中学习,又能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样有趣多样的教学方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因此,师生要共同努力,早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教育国情的核心素养教学之路,提升我国综合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朱玮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期座谈会资料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32-340.
[2]魏则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9(25):57-58.
[3]张亚军.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N].贵州民族报,2019-09-02(A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