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20期   作者:翁徐莹
[导读]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等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关于孤独症的教育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大力重视。
        翁徐莹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摘要: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等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关于孤独症的教育工作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大力重视。基于此,作为一名康复教师,要了解孤独症教育的主要工作,从而做好这份工作,以一些专业的技能和训练方法助力有孤独症的学前儿童减少过分行为和刻板行为,从而提升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的工作质量。
        关键词:学前儿童;孤独症;康复教育工作
        一般来说,作为教育具有孤独症幼儿的教师而言,不仅要有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和理解,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恒心和信心。如此方能为取得事半功倍的孤独症教育工作效果打好基础。基于此,作为一名教育孤独症学前儿童的康复教师,首先需要学习关于孤独症儿童的理论知识,从而在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方法,逐渐形成教育孤独症学前儿童的特色,让他们更好的成长。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做好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联系实际开展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
        众所周知,教育总是会和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合理的训练。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康复教师,我们可以通过联系实际开展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鼓励孤独症儿童在实际生活动与人互动,以求能够促进孤独症儿童建立正常的生活行为。
        比如,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社会行为的训练时,首先,我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件上出示了马路和人行道的图片,对幼儿说道:“放学后,我们会看到热闹的马路,而这一场景就出现在了大屏幕当中,大家数一数马路上有几个人?几辆车?道路旁边有几棵树?”然后,我将幼儿划分成了活动小组,要求幼儿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交流,从而培养了幼儿敢于表达的勇气,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之后,我对幼儿们的交流成果做了激励性评价,以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了幼儿的思维推理能力。最后,我做了活动小结,辅助幼儿交流活动收获。这样,我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况,联系实际开展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训练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提高了孤独症儿童认知生活的能力。
        二、借助游戏开展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
        游戏是学前儿童十分喜爱并且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的兴趣,更加有效的投入到实践活动中来。

基于此,作为一名有着崭新教育理念的康复教师,可借助游戏开展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让孤独症儿童于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进步与成长。
        比如,在音乐活动中,首先,我对幼儿叙述了活动主题“干净的小动物”,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播放音乐,让优美的旋律影响着学前儿童,旨在使学前儿童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让学前儿童把注意力集中于音乐上。然后,我根据歌词指导学前儿童模仿音乐所描绘的画面,突破了孤独症儿童注意力较差的窘境,使孤独症儿童感受到了歌曲欢快的节奏。之后,我对孤独症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做了激励性的评价,让其有了更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我做了活动小结,与患有孤独症的学前儿童一同交流了在活动中得到的快乐。这样,我通过借助游戏活动开展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激发了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使幼儿能够在音乐声中快乐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模仿能力,提升了孤独症儿童表现自己的能力,使得孤独症儿童得到了良好的进步与成长。
        三、外出交流开展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
        总所周知,孤独症的学前儿童在社会交往领域存在着不同的障碍表现。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教育环境下的康复教师,可通过外出交流开展学前儿童孤独症教育工作,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改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的能力,为孤独症儿童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增添助力。
        比如,在训练孤独症学前儿童语言交流能力时,为了能够让幼儿有更好的视野,更放松的心情,我将其带出了课堂之外,增加环境的刺激。首先,我对孤独症幼儿介绍了简单的语言指令,并做了示范,为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奠定了基础。然后,我通过借助实物,引导幼儿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与幼儿做交流,帮助幼儿突破了语言障碍。之后,我与几名幼儿演示了借助实物交流的场景,让幼儿借助材料用语言表达交流,从而在和谐氛围的基础上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最后,我做了活动总结,辅助幼儿交流了活动收获。这样,我通过带领孤独症幼儿外出交流开展教育工作,让孤独症儿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从而以有效的引导培养了孤独症儿童融入未来社会的能力,促进了幼儿的成长。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助力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教师,要尽量为幼儿创造轻松愉悦的环境,引发孤独症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主性,从而在活动中促进孤独症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菲菲,李雪,刘靖,吉兆正.孤独症幼儿的情绪行为问题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8):2189-2193.
        [2]管金玲.与“孤独小星星”相伴的日子——探索“孤独症幼儿”在普通幼儿园的成长与学习[J].才智,2017(12):194-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