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曾珊
[导读]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曾珊
        四川省富顺县童寺镇大坳九年制学校 643213
        摘要:随着新课程不断的改革推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内容,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传统基础性的学科,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教师们最基本的教学任务,现阶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情,进而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是每位教师需要积极正式与研究的教学重点,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阅读。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小学语文
        引言:对于每一位小学生而言,语文学课并不是从零开始,相比英语语文学科学起来会更容易理解,但另一方面也有多数同学会出现考试中得分率低、成绩提高缓慢等问题,改善此类问题需要从阅读教学着手,提高当代小学生语文的阅读水平才是关键。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的比重还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师们必须重视起来,把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提上日程,帮助他们扫清语文学习的障碍,要想对症下药少走弯路,小学语文老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一、阅读教学实操中常见的问题
        1、“填鸭式”教学
        近几年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的教育发展,教师们应该顺应潮流,逐渐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授课过程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依然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往往在讲台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喧宾夺主的教导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们的课堂活跃度不足,严重缺乏阅读的积极性。
        2、抓不住“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梳理全文的能力也是大多数小学生欠缺的,他们往往没有能力总结出“我在这篇文章中读懂了什么”,也不会自己进行有效的提炼“主干”,学生们的阅读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和考虑,进而培养出他们的阅读素养。
        二、引导小学生阅读的具体方法
        1、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是教学的第一要素
        兴趣永远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们要想在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首先要先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传统教学中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却不管最终学生是否能够听懂,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教师应该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去传授学科知识,这样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们可以为学生事先做好范读,引导他们有感情的朗读,进而体会文章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另外教师们也可以利用现有的科技来调动学生们的热情。


        2、以学生为课堂主位,调动他们的阅读参与感
        就如上文提到小学教师应当弱化课堂上指导者的身份,把自己作为一名学生的引导者来实施教学,这样的课改方案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们的阅读课堂主体地位,进而帮助他们提升课堂参与度。
        教师具体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着重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一味的只顾自己讲课,在大多情况下可能并没有起到有效的教学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也比较容易走神。
        例如鲁迅的《少年闰土》,为了响应新课改教师们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去设计课程安排,通过阅读书中闰土的语言、形象、动作等描写,自行的了解鲁迅笔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去认识一个热爱劳动人民的作者鲁迅。
        之后教师可以尝试提出一些阅读问答题,如课文中写了哪几件有趣的事、找出文中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作者写作的含义又是什么等等,引导学生去思考文章中生活在高墙大院里的“我”和生活在大海边的闰土,两者在生活环境、性格特点上有什么差别,整堂课让学生自己去边阅读边解答疑惑,这样以学生为主的授课过程是不是比老师一味的讲要有趣许多,而且也会使得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性格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等了解的更加深刻。
        3、强调文章的重点词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抓住文章重点词句也是一种方法。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采用一下小技巧来帮助学生们快速的抓住重点字句。
        例如在《童年的发现》中“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们可以着重强调一下来引起学生们的注意,重点字句需要重点把握,这句话在文章中最后一次是在什么场景出现的,作者想要传达出什么样的感情等等,这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来体会,只有把作者的感情传递给学生,他们才能带着着重点阅读全文,用心去感悟作者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意思,能够更好的促进他们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在这样的授课环境下学生们学会把握阅读的逻辑,在以后的阅读题测试中也能更准确的把握阅读的着重点。
        除此之外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切记不要将阅读仅仅局限于教材,阅读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尽量扩展学生们的阅读范围,国内外名著、文学报纸报刊、优美散文诗集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们的课外读物,读的多了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也自然相继提高,但同时也要注意面对琳琅满目的课外书刊,选择健康优秀的读物才是正确的做法。
        三、结束语
        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小学语文阅读的训练能够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信学生可以边阅读边想象,进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阅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在具体课堂教学中积极和学生互动,双方一起配合达到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以后的学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延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04.
        [2]汪志明.小学生选择阅读名著的引导原则[J].甘肃教育,2019(0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