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任水霞
[导读]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理解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任水霞  
        济南泉景中学小学部
        摘要: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理解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由于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作文课堂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获得了极大的重视,可以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如何在小学阶段做好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工作,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力培养

        想象力是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将语文综合知识转化为思维逻辑和文学素养,从而能够通过利用语文知识,准确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作文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写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意义
(一)想象力是丰富小学生情感表达的重要能力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无法顺利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真实表达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一些途径,让学生能够通过作文的形式阐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在这其中,想象力的丰富,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教师通过学生充满想象能力的表达,也能从更多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一方面教师能够更加清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想状况,另一方面,通过充满想象力的作文,学生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学会沟通、学会思考[1]。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素养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更看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作为实践意义更强的作文课教学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的重视,而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就需要学生有效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
二、影响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因素和问题
(一)学生的生活经验限制了想象能力的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层次限制,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在小学阶段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阅历的匮乏限制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创作发挥,使得小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枯燥。对生活观察的能力缺失,更加剧了这种创作枯竭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降,限制了想象力的发展[2]。
(二)教师过于注重想象而忽略了与现实生活的勾连
        有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会忽略文学的现实意义,过分强调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想象。其实不然,过分的想象反而使学生的作文缺乏生动性和情感共鸣,辞藻的堆砌更降低了文章的思想性,导致学生创作能力受限,脱离现实。
(三)教师忽略了学生在作文课上的主体地位
        有的教师由于对新课改的理解不到位,没有贯彻新课标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方针,在作文课上起到了过于主导的作用。然而教师的个人思维能力是受他个体的生活阅历影响的,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创作影响越大,就会使得学生的作文创作千篇一律,丧失了自我的思想,不利于想象力的培养和发挥。
三、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
(一)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读写结合丰富学生思维殿堂
        丰富的想象能力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作为奠基。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和经验限制,要培养学生在作文中的想象能力,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实现[3]。阅读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集合教学要求,为学生布置阅读训练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书单,这份书单不应只具有文学和教育意义,更需要涵盖不同的知识领域,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资源库。同时教师应当事先预设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想象,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结果编写故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龟兔赛跑的故事,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如果在这个故事中,小乌龟跑得很快,兔子跑得很慢,会发生什么?假如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和兔子交换,会发生什么?在读与写的结合中,让学生获得感受和体会,进而积累素材经验,帮助学生完成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丰富学生的思维殿堂。
(二)重视生活阅历的培养,教会学生汲取人生经验
        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仅与知识积累有关,更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一个人的生活阅历、经历的事件,往往能对他的认知和思维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缺乏、观察力薄弱,无法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的作文能力相对较弱,同时想象力匮乏,使得他们的作文题材和内容来来回回都只有“车轱辘”,长此以往,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怪圈,既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需要教授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和情感体会,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作文教材《小小“动物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从动物们的图片入手,从网络下载例如狮子、老虎、小狗等图片素材,进而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动物?你知道这些动物的长相有什么特点吗?在了解了小动物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把这些动物的特点与身边熟悉的人进行联想,让学生自由想象,你的爸爸像什么动物?妈妈像什么动物?你觉得你像什么动物?为什么这么觉得?从学生身边的亲人进入引导,是因为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接触最多的是亲人,对亲人比较熟悉,能够更准确直接地进行联想,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形成这种联想思维,进而在对新的事物、知识进行学习时,主动将新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增强想象能力。
(三)加强沟通,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思想格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有限、生活经验有限,因此,要完全通过丰富个体的生活经验来提升学生个人的想象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这时,教师可以在课上通过学生分享个人经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眼界、积累经验,使学生提高共情能力,并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举个例子,教师在进行《悯农》这首诗的教学时,可以请农村出身的学生对家中农忙的景象进行描述,并结合网络上下载的视频和图片,直观地让学生建立“锄禾日当午”的印象,同时还能发散思维,展示当前机械化生产的场景,使学生们在建立节约意识的同时,产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的学习经验也能被运用到学生的作文创作中,达到升华创作内涵的作用。
(四)提升教师的自身能力,不断革新教学方式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尤为重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方式,提升思想境界,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要。只有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进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小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不足、对图画等直观信息更敏感的特征,通过改良教学方法、优化资源配置、与时俱进地引入高新科技能手段,提高学生参与作文课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提供发展平台和土壤,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章古.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速读(上旬),2019,(11):209.
[2]姚蕊,白亚洁.学生想象力在小学中段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培养解析[J].读与写,2019,16(29):41-42.
[3]杨雯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路径探索[J].语文课内外,2020,(17):189.
        任水霞,1976.10.29,女,汉,济南,大本,济南泉景中学小学部,中级职称,承担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