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提高朗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林霞
[导读] 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规定: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和默读。
        林霞
        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
        摘要: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规定: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和默读。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之中,已经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比较重视,“朗朗读书声”也成为了在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初中语文教师提高难度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时效性
引言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 最常见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力。但是,如今在初中的语文课上却大多都是形式主义的朗读教学,学生仅仅只是为了朗读而读,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教学目标,还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怎样提高朗读教学时效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现状
        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朗读教学是比较忽视的,同时在朗读教学中还存在学生拖着声音读课文的现象,这种朗读教学会使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朗读教学提高认识,以此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时效性。初中语文的新课标明确要求了学生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教学对学生词汇的储备量、思维的应变力以及学生的记忆力等方面都有及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古代的人将“上学”叫做“读书”,即在古代的时候学堂教学也主要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以达到课堂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由此可见,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也应该重视朗读教学。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朗读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去摸索出一条新路径用来提高朗读教学的时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帮助教师收获更好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师提高朗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的朗读功底
        要想提高初中朗读教学的时效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扎实的朗读功底。老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逐渐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第一个层次,要读准词句。这一层次应该在学生的低年级进行,具体为:要求学生将声母、韵母、音调和鼻音等读准确,字音要发音准确、清晰和响亮;要求学生将词句读全面、读通顺,达到不添字、丢字的效果。若想达到这种效果,老师要明确提出朗读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对照练习,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做到咬字与断句的准确。针对一些学生在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应该要因人而异帮助学生进行改正练习。
        第二个层次,要让学生读出节奏。这一层次的要求应该重点放在学生的中年级进行练习。具体为: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时要读流利,读出语句的停顿、快慢和轻重来。这样,就要求老师要重点关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标点符号,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标点符号的停顿长短和语气轻重。其次要注意分析句子的结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每一句话分成几个相对完整的部分,并且要分析出这几个部分之间的逻辑结构和情感联系。

最后要注意找准句子的关键部分,读出逻辑的重音。一般来说,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要读出重音,所以,在学生朗读时,应该要让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关键部分,再通过用读重音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三个层次,要让学生读出情感。在朗读中,读准是朗读的基础,读顺是朗读的保证。只有读出情感才是朗读的最终目的。初中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那么怎么样才是有感情的朗读呢?笔者认为,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要在朗读中体现出文章的意境,或是清幽古朴、亦或是热闹繁华。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要在朗读中读出作者自身的情感,要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读出作者的爱恨情仇。此外,要读出感情,就要求要对文章有着深厚的理解,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深度剖析阅读的文本还要让学生去多了解作者及其与阅读文本相关的资料,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可以更加贴近文本、更加贴近作者。
        (二)加强学生的朗读体验
        能够被选进初中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由很多的专家学者进行精挑细选后的优秀的作品,在这里面有很多的描述和有感悟的语句更是作者提炼出来的精华。在朗读的过程中,对词句的品评是对语言局部的学习与把握。学生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反复的朗读,能够边读边思考,进而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
        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记叙性的优美片段进行范读。范读的目的不仅只是让学生进行模仿,还要在朗读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独特的理解,进而来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朗诵水平的高低不同,老师可以让朗诵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领读,然后让其他的学生在倾听中分辩出什么是正确的读音,进而来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而对于对话性比较多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的进行朗读。通过角色的扮演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朗读体验,这样的朗读活动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升,还使得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升,更能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长此以往,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团队意识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够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技能训练
        朗读是有一定的技巧的,熟悉掌握朗读的技能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有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在学生音色准、音调和吐字清晰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学习语句的停顿及速度等朗读技能。朗读的停顿主要在文章语句中的链接处、层次的转换处。在朗读中进行语句的停顿对实现文章情感的表达有很大的帮助,控制朗读的速度对显示文章情感基调的变化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课堂教学有着非常强的艺术性,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朗读教学能力的有效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教学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差异化教学。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实践、总结、完善和创新难度教学策略,进而能够熟练地运用朗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红.此时无声胜有声:谈阅读教学中默读的缺失与回归[J].考试周刊,2017(10):129-30.
[2] 魏永和,杨小生.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6):190.
[3]张伟.提高朗读教学时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09):19.
[4]马东海.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上),201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