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幼儿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支凤兰
[导读] 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
        支凤兰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罗沙幼儿园
                                                  
        摘要: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是进行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活动,并贯穿于幼儿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本文结合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对幼儿教育中品德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  渗透  家庭教育
        
        人的一生中最初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其次就是幼儿园教育。幼儿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幼儿的品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现就将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渗透做一简单分析:
        一、在幼儿一日常规中渗透品德教育
        通过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让幼儿逐渐懂得合作和谦让,懂得为别人着想,懂得照顾好自己也要照顾好身边的人,向周围的人和世界播撒自己的善意,这些优秀品质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孩子的日常行为中潜移默化地慢慢渗透。
1.在衣、食、住、行中进行品德教育。
        从早上入园,教师就应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如:向老师问好、与家长道别。进入教室后,应让他们自己擦桌子、摆桌椅,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一日三餐前,教育他们讲究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热爱劳动,吃饭时的排队等候、就餐礼仪、珍惜粮食,饭后动手收拾碗筷等;休息时保持安静、起床时杜绝赖床等;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生活相处中与同伴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价值引导等,这都需要教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细心的引导和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2.利用节日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每年传统的节日,我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都会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为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重阳老人节,我们组织爱心义卖和落户慰问活动,携同孩子带上各种礼物,送给村里居住的老人;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结合亲子活动进行制作五星红旗的主题活动,通过对我们的国旗的制作过程,知道了国旗对于我们的意义,使幼儿萌发热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另外,在升旗活动中教育孩子热爱幼儿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在参加各类活动中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美好情感。
    二、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1.通过绘本故事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不仅帮助幼儿务实基础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意识,例如教师想要为幼儿讲解做人做事应该谦虚时,可以为幼儿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扮演故事情节之中的乌龟与兔子,让幼儿能够通过了解兔子骄傲自大,最终被乌龟超越,比赛失败的故事。在故事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析分析乌龟成功的原因,让幼儿进一步的理解这个寓言故事书包含的深刻道理,乌龟谦虚不放弃,面对困难不胆怯,勇敢的坚持最终获得了胜利,教育幼儿学习乌龟面对赛跑的精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困难挫折,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去坚持,相信自己,就有可能像乌龟一样获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还可以通过大灰狼、小红帽、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等故事让幼儿对真善美丑恶有大致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品质。在学习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在提升群体生活能力的同时,贯穿教学活动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所需遵循的道德、所需具备的品德,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教学游戏、主题实践活动等来调动孩子的情绪情感,从而在学习中提升孩子的品德素养,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颗品德教育的种子。
        2.通过各种感官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培养孩子道德情操,道德认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注重环境教育是幼儿园环境布置的一个重要原则,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如幼儿园开设区角活动,教师与孩子一起制定各个区域的规则并自觉遵守。通过“我是值日生”等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这些隐性的环境教育,在调整着、改变着、熏陶着幼儿的行为表现,使幼儿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


        三、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游戏在幼儿德育中具有重要价值,游戏不仅给幼儿一种积极情感体验,还为幼儿提供了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通过游戏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获得更多的生活能力。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和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如角色游戏“娃娃家”智力游戏“我来帮助你”,又如建构游戏“我的家”,一开始孩子们喜欢一个人占很多积木,但最终不是作品无主题,就是遇到困难,大家各顾各的,不愿主动帮助解决一事,这就要教师建议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成立小小建筑队,大家共同布局,各自分工,他们遇到困难不再各顾各的,而是热情地,及时地帮助他人,同伴矛盾明显减少,有的即使发生了,大家也能自行解决,让幼儿逐步领会合作、公正、互助、分享的道德要求。通过学习不断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知行合一,将道德认知付诸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成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再如: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对游戏规则遵守、团队合作等有所认识和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环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亲情教育,让其生活中要“听妈妈的话”。当然,游戏之后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让孩子进行团队分享,让孩子把经验、不足真正内化于心,提升自身的认知度。
        四、在幼儿实践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孩子在衣食住行、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各种优良品质,最后都要回归到生活这个大环境中去实践,所以说要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品德教育。如:在户外体育活动套圈圈的游戏中突然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孩子的圈圈飞了出去,另一个孩子帮他捡了回来,其中一个孩子说出了“谢谢”这样的礼貌用语。又如:离园活动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在教室里自由的玩耍,昊天小朋友没有带玩具来,看见鹏鹏小朋友在玩球,他就跑过去对他说:“鹏鹏,我们一起玩滚球吧!”鹏鹏小朋友同意了。这时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时机及时表扬这两个孩子,把他们作为当天的学习典型,放大他们的这一行为,肯定他们的优点,为全班孩子树立品德教育的好榜样。这些都是生活中最鲜活的教育素材,教师应抓住这些契机进行品德教育。
        五、在教师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
        教师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主体和实施者,幼儿品德教育的好坏、质量高低较主要的还是在于幼儿教师。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除了幼儿园管理机制的缺陷之外,教师品德教育不足也是诱发此类事件较关键的因素。2017年年底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对受事儿童造成极大的身心损害,也让我们看到提升幼师品德、专业素养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因此要注重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话:“我们老师说的......”家长也会经常把老师拿出来去管教不听话的孩子。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有心人,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幼儿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仿效了。 
        六、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里的品德教育并不是独立的教育,它应与家庭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孩子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生活的中心,尤其是幼儿时期,家长对子女所进行的教育是任何教育都不能替代的,幼儿园和社会的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续、扩展与提高,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所以幼儿园里的品德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紧密配合,教师应根据每个家庭教育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制定教育措施,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如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在家长开放日接待家长来访等,及时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情况,向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点,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对父母的认识开始的,有人说:“在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中,第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范例,是父母本身的行为。”记得有一则众所周知的广告,妈妈对自己生病的婆婆十分关心,下班回家帮婆婆捶背,晚上给婆婆洗脚,这一切都被年幼的儿子看见了,于是儿子端来了一盆水要给妈妈洗脚,年轻的妈妈感动得流出了眼泪。我想这则广告打动了中国千万做父母和儿女的心,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家庭长辈直接以自己的原形举止示范于子女,用自己良好规范的行为习惯感染影响和教育子女,家长应引导孩子去关爱亲人,如给孩子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把好吃的光让孩子吃,而应把东西分开,大家各持一份。而如果只剩一份时,家长可以考验一下孩子,说自己也想吃,看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不分享,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如果孩子分享,则要给予表扬,加强德育教育成果。渐渐地,让孩子知道任何好东西都愿意和家人一块分享体验,长辈和自己都有获得好东西的权利,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幼儿良好的品德都是从这些细小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愉悦的身心,对长辈的礼貌用语让孩子掌握交往过程中的礼仪规范等。
        德育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教育需要进步,幼儿园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德育综合素养,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英.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德育教育[J].祖国:建设版.2014.(2):161-162
[2]杨翠美.小议幼儿德育教育[J].幼儿教育学院.2010.(8):58-59
[3]薛艳红.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
[4]杨洁梅.浅析浅谈品德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J].幼儿教育.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