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健
江苏省溧阳市永平小学 213300
摘要: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要素就是创造性,富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可以为国家发展、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因此,从小学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训练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国家的人才战略布局,开展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思维训练
引言
小学语文新课标改革要求下,教师的语文讲学将会有更近一步的变更,各位同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小学语文教师讲学的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显示在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提升各位同学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素养也可以帮助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进步。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是各位同学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低,更是各位同学内在品质和行为的表现。
1创造性思维训练所包含的基本元素
1.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前提,在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会直接形成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很多的复杂条件,其首要条件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学生需要充分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形成发散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此才能寻找到富有建设性、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就是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想象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过渡阶段,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思想象力的训练,才有可能实现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目的。
1.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还不成熟,独立思考能力相对不足,习惯了在教师的带领下接受知识、被动学习。而学生在创造性思维形成之前必须有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应改变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师主导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前问题、课后思考、文章续写等,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其主动研习课本,理解文意,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思维训练方法
2.1满足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要在课堂环节的实施上讲究教学心理策略,正视学生回答的问题,学生回答的表面看似荒唐的问题,其实也有他们的道理,教师不要武断,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反而,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通过逐步引导,促使学生的求异心理走向深入化和正确化。例如,《将相和》这篇文章涉及到三个主要人物:蔺相如、赵王和廉颇。可以通过三个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设计提问:“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你的根据是什么?”课堂上的普遍现象一定都是指向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但课堂教学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应深入引导启发:“还有喜欢别人的吗?”这时,就可能有学生摒弃前面的看法而说喜欢廉颇,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能有学生提出:我喜欢赵王,并引起哄堂大笑。此时,教师应予以制止,给予充分肯定:“同学们都喜欢蔺相如和廉颇,你却从敢于大胆用人这一点来喜欢赵王,很有独特头脑,这说明你很会思考,而且回答得也特别有条理!”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不仅可以打消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胆怯心理,而且能增强学生自我肯定的心理欲望。
2.2利用精彩范读,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多媒体范读课文的方式缺少直接的情感作用,其示范作用并不见得有教师本人范读效果好。教师亲身范读的展示不仅仅是为范读而范读,更多的是师生间情感的直接互动。教师的精彩范读可以将学生快速地带入到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在欣赏教师精彩范读的同时感受课文的情感世界,体验范读的准确表达,促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激发。例如《草地夜行》这篇课文,其最大特点是开头和结尾都以写景的方式交待故事的起因和结局,中间部分都是以人物的对话来表达的。因此,在范读前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塑造好课文的情境。比如第一自然段,语速要读得慢些,尤其是“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这一句,要以慢节奏的语速读出来,才能将学生快速带入到课文情境中。而结尾的“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这一句,则要读得慢些,才能渲染出草地环境的恶劣;而“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这两句,要读得语速快些、坚定些,尤其是后一句,语速稍慢,则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带来空白的想象。课文中间部分一老一小的对话,则更是这篇课文范读的精彩之处,读好这部分,能让学生与人物的情感一起变化,体会到老红军和小红军的内心世界。如果配之以伴奏音乐,再加上教师的精彩范读,则会使学生泪流满面,情感迅速得到升华。学生如果在课堂上进入良好情境,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突破,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情感的激发而得到提升。
2.3广泛开展课堂讨论
在教育创新改革阶段,教师可以让各位同学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进行阅读学习,这样可以平衡每一个各位同学对文章的理解,让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各位同学将个人的看法结合起来就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并且互相交流的过程也将会是各位同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提高。例如,教师可以让各位同学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要求每一位各位同学都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各组组长将每个人的见解汇集在一起,派代表进行发言,小组中最接近正确答案的可以给予奖励。这样了避免了以往讲学当中教师讲解各位同学记录的方式。开展课堂讨论活动,不仅调动了各位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各位同学阅读能力,还提高了各位同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4语言教学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
语言文字是语文知识内容的“符号”,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成分。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需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点分析“父亲”的语言,在“父亲”的语言中发现花生低调、务实的特点。为了表达花生的特点,作者拿苹果、石榴等水果与花生比较,教师就可以将此作为思维训练的话题,要求学生采取对比的方法,运用语言文字,批评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陋习。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模仿公式”,在对比中彰显事物特点是一种语言策略,将其运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就是一种创造思维训练方式。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是必须的,要在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只有课堂教学创新跟上了,学生的有效思维才能得到培养,进而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形成。
参考文献
[1]袁水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111.
[2]张青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J].名师在线,2020(10):43-44.
[3]韩普红.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8(19):65-66.
[4]申苏波.试论小学语文科学家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1,(08).
[5]孙迎.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