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勇 李越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清河镇中学 251708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一个人良好德育的关键时期,为此,农村中学班主任一定要紧紧抓住教育改革的重点,及时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奠定基础,以此来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展开。无论学生学习成绩怎样,其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德行,所以,中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展开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因此,德育教育就不能仅靠思想政治课程来渗入,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也要及时渗透德育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农村初中;德育工作;优化措施
引言
所谓德育工作,即学校师生的道德教育,在精神层面培育更高的道德水准,遵循社会规范,积极解决师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传播正能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这一过渡阶段,开展德育工作有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对农村初中学校的师生来说有更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1农村中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1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是一个注重考试效应的国家,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教学理论知识,以至于忽略了对学生实践以及德育的教育。但这结果都是由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的,针对于现在的新课改要求,必须要将目前的现状进行改变。为此,在中学的教育中,农村初中班主任既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让理论与德育可以同时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进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2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过去的中学教学中,大家对理论知识的教导更为上心,对成绩的关心程度远超过一个人的德行观念,以至于我国培养出的人才大多都是应试性人才,在德育方面明显缺少教育。新时代下,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国家及教育部门都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旨在今天的教育背景下,可以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其德育进行教育,使其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涵养的新时代青年。
2核心素养下提升农村中学德育有效性的路径策略
2.1与心理教育的结合
著名的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自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以往学校进行德育教育,通常以“灌输式”和“说教式”等简单粗暴直接的方式将德育理念强加给学生,泯灭了学生内心世界的主观体验,致使学生知与行的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道德行为。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创设一个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为使更多学生从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提出了“小活动,在德育”的口号,从而通过活动中提高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
这个时候年级除班会课和学生级会主要思想教育阵地外,积极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带给自身的冲击感,进而真正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最终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举办“弟子规年级诵读比赛活动”,“我为什么要读书”年级征文比赛,“学生是否允许带手机入校园”班际辨论比赛,“我的理想”演讲比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晰道理,改变自身行为。
2.2调整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在德育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着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其中,我国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目标也不断地进行着变化。因此,初中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应当注重调整德育目标。
一方面,在传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都过于注重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促使德育目标具有盲目性,而且还促使德育工作无法具有实效性。因此,随着教育目标的转变,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也应当适时转变德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另一方面,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其中包括培养学生风险意识、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面对问题可以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自身积极应对、解决问题。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当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以此来确保学生日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2.3尊重个人差异,注重团队合作
在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无法良好的完成教育,所以,初中班主任教师要及时与各科教师打招呼,大家一起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一起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做出贡献。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与各科教师一同备课,看看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方面可以渗透德育教育,既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又可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那么,这样一来,就需要教师拥有很强的责任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不能随意的放弃,所以,教师就要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也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充分给予每一位学生尊重。
2.4加大农村社会环境治理力度
好的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品德的养成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要针对农村社会环境泛娱乐化现象加强治理,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具体来说,良好的环境建设离不开政府与社会的支持,政府可以指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稳定学校周边的环境,及时清除对开展德育工作不利的因素,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还要设立一定的监管制度,增强监管力度,不让一些歪风邪气有进入校园影响学风建设的可乘之机。此外,还应增强宣传,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2.5家校配合共同发力
家校合力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可以组织老师进行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形成德育的共同价值观,明白德育的重要性。家长要能够与学生正常的交流沟通,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中进行正确的引导。此外,在农村地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实践教育,组织家长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配合度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2.6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在教学当中首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教育原则,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化学生。在我国传统的教学当中,班主任总会利用教师的身份来压制学生,使得“教师”这一身份不可一世,让学生听到之后不寒而栗,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身份,但归其到底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大家都有思想,都有各自喜欢的事物。所以,根据以往的教学方式,没有将教师与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进而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负面心理,学生无法在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新时代下,教育部门就要求班主任教师能够将心比心,平等的对待班级上的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发挥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可以从身边人的优秀行为做起,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虽然较城市初中落后且设施条件不佳,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却不能因这些外在条件而有所懈怠。因此,学校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将德育延伸至孝道、谦逊、尊重他人等方方面面,加强农村的社会环境治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加强教师自身的德育培养,强化家校共育,完善农村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才更有实效性与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许耀辉.新时期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04).
[2]伍碧婷.渗透精细化管理,提高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7(3).
[3]叶晓锋.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