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华龙小学 510000
[摘要]:新课程提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在数学学习中,同时也是学生基本思维方式。小学高年级数学推理是在数与形的角度对事物的归类总结、证明,是数学发现的有效路径,也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转为具象化内容,便于理解记忆。同时,归纳推理也是小学生认知活动形式,培养数学思维、创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地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主要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归纳推理、实践方法
从科学思维角度看,人的思维层面分为演绎思维与能力和归纳推理思维。其中,演绎推理并非适用于全部问题,而归纳推理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基本方法。学生具备归纳推理思维能够帮助发现数学规律、数学奥秘。同时培养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能力,也是小学培养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根本目标。
一、小学高年级归纳推理依据与必要性
(一)理论依据
归纳推理是人的一种基本思维,在诸多形象的个性中寻找存在的共性,并以此为依据探究分析。归纳推理是一种逻辑表现,是人们在不断认识中得到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是自然规律。所以,这种思维应从小学生入手。但由于低年级学生思想认知弱,高年级学生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思想认知,因而在数学中有必要进行高年级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1]。
(二)归纳推理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落实,推理能力被应用在数学课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和人的基本思维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归纳方法较为常见;而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有研究提出:由于小学生认知差,无法严谨论证公式与法则,通常以讨论特殊条件情况推导到一般情况的方式总结结论。该过程中,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所以,数学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归纳推理,为其创造契机、激发主观意识,重视实践训练从而得到能力提升。
二、小学数学归纳推理教学现状
(一)缺乏归纳推理重视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仅将归纳推理作为总结数学概念,缺少对归纳推理教学重视,导致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弱。在实际教学中,缺少教材纵向、横向融合,往往对归纳思想方法的探索规律一笔带过,缺少对学生推理思维培养与归纳能力总结[2]。
(二)归纳渗透不足
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缺少对归纳推理的融入方法,没有系统全面探究、归纳思想缺少认识。即使教学中提出了归纳推理,但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借助归纳推理解决数学问题仍然缺少有效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教师专业水平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理想,无法高效地将归纳推理应用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归纳推理培养方法
较强的归纳推理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小学生思想意识处于发展阶段,归纳推理应用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增强学生认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探寻科学的归纳推理培养方法有重要作用。
(一)明确归纳目标,确定思考方向
数学教学与学习中归纳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学生归纳推理是基本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力要求高。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明确归纳目标,使学生顺着正确思路进行。优化教学内容、确定思考方向、设置归纳目标成为引导学生思路的重要过程。第一,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并非全部适合归纳推理,教师应选择特殊的、有规律、有共性的教学内容。第二,明确学习状态,掌握学生学习心理[3]。
(二)培养观察能力,发现数学共性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从个性的问题中找到共性。小学生在对某件事物观察过程中会集中于该事物的特征,进而得到归纳推理能力培养。所以,教学中应引导在个性中发现规律,同时体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例如: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回顾2的倍数以及5的倍数的特征,都是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可能有的学生还是从个位角度去分析3的倍数的特征,然而学生会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没有共性规律,发现这个思考方向是错误的。教师将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通过不断猜想和验证,最后归纳推理出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师可以在知识讲授时有意识地给学生们渗透这种思想方法,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们对于归纳推理的思想能够有初步理解与掌握。
(三)培养创新思维,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引导从多维度思考也是培养归纳推理的有效路径,有助于思维创新。数学具有发散性特点,培养创新思维并将其作为学习习惯,这样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解答,逐渐掌握知识规律。此外,培养创新思维也能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思考[4]。
例如: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计算思想为割补。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就会有不同切割形式,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切割方法,只要得出正确结果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错误结果要及时纠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虽然数学答案强调结果唯一性,但其解答过程是多样的,得到创新思维培养。 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归纳推理的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应用的平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仅深化了归纳推理思想方法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鼓励实践操作,大胆推理求证
归纳推理的基础前提是猜想,猜想是需要实践操作的,例如:画图、计算等验证猜想。小学生操作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优势鼓励实践操作,不仅可以深化记忆还可以在操作中发现规律[5]。
例如:学习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多边形面积计算教学过程中,是将多边形图形用转化或割补等方法将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再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设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否将圆柱的侧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通过剪圆柱形纸筒,学生会发现圆柱体侧面展开后转化成长方形。由于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与宽的乘积,要求圆柱侧面积就要找出转化后的长方体的长和宽与圆柱侧面哪些条件相同,学生经过思考能发现长方体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以上的推导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用了转化的思想,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结语:
综合分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归纳推理能力培养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教师要探索归纳推理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从这一点看,数学归纳推理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及生活有较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孟兆宁.归纳推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1)。
[2]孙从喜.小学数学过程中归纳推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06):850。
[3]唐玉梅.浅析归纳推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8)。
[4]魏明勇.小学数学课堂的归纳推理教学实施研究[J].华夏教师,2019(15)。
[5]杨绪敏.归纳推理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