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李洁
[导读]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
        李洁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明通小学  650000
        摘要: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师的形象。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显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本文主要分析教师如何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并对教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小学德育教育中带来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素质教育;教育分析
        引言: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国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也是为了确保孩子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德育水准。在小学期间加强注重学生学习以及对文化的了解与传承,加强各个学科与德育教育之间的联系,也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新学校课程体系,完善并且改革现在的应有的教育方式会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一、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普遍在于急于求成的完成德育教育工作以至于很多学生没有真正的参加或深入了解这项工作。过分在于学生的成绩,忽略学生整体的综合发展,一部分没有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一个成绩决定孩子好与坏的背景下,显然有关于一些素质的课程会给主科让位。在当前社会背景影响下,很多家长信奉着不上一个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前程,好工作的传统思想,为了重点培养孩子小学文化课的扎实功底不断的在课后加大孩子补课量,减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课程以及课外锻炼和培养,也没有进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沟通与疏导,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体验和学习到关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就会很难进行素质教育也在学生很容易接受素质教育的年龄段缺失了应有的德育[1]。
二、小学德育教学的实施策略
        可以通过教育部门工作者下学校去让各个学校去完成德育教育有关的课程。教育有关工作者定期组织专门德育素质教育检查工作组下学校检查,立德树人的五个方面:(一)关注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精神成长,终身起作用的是理想与信念。理想是对未来美好的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信念是信服准则等,是精神支柱,可以排除许许多多的东西。理想要和国家与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是最主要的。精选和传播人生经典的故事。(二)关注人生与人性的教育生命的有限性与人生的无奈性之间的矛盾。(三)关注学生的性格好习惯掌握好学生的每一个关键时期。(四)关注儿童的品德与品格生命虽短,品德流传,基本品德至少5个:一是善良,二是正直,三是诚信,四是责任,五是勇敢。(五)关注学生情感和情怀意境是尖锐的社会问题,缺乏美好的情感,社会就会出问题。情感是培养健康心态的核心素,教育需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情感教育[2]。
1、改进教学方法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设立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设置教学情景,把学生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兴趣。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主动积极的探索。当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也就很自然轻松的通过情景倒入新课程。

并且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对这门课程喜爱程度的反应,经常会听到小学生要去培养他们的一系列学习兴趣,一个学习兴趣不是突然就会出现的,[3]是需要通过时间和研究进行渐渐的去了解培养,对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鼓励和赞赏,从而才能有效的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想对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去了解和研究,这样日后的化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创设自由轻松的课堂情境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场景进行创设问题,实际上,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研究数学也等同于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最重要是去服务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用于问题和情景,使学生深刻的去感受生活和数学密切相关,实现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3、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去成为一名朗读者。教师的朗读不仅仅带给学生身心快乐,这样就会使学生形成一个很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和语言文化修养。教师在教学生学习的时候首先需要自身对文章理解。为了让学生做到正确、并且有感情的学习,进行评议是一个很有必要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去对字音、表情、有感情等一些方面去进行互相的评议和相互纠正错误。可以去很好的总结一些经验,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帮助的。
(二)培养专业德育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教育也随之创新和发展,立德树人体现了国家的顶层设计,"立德树人"体现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爱国爱家,责任担当、吃苦耐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2018年、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基础教育改革相继印发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的三个文件,这四个文件重点关注基础教育的方向: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它的重点就是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就是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具体操作指南[4]。
(三)改变评价方法
        教师需要在上课前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预习备课,在课堂时要对学生有一些要求,去要求学生正确、并且还要有感情的去进行朗读。对于方法和技巧,在朗读教学中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综合运用的。从小学生的内心和年去看,学生都会比较喜欢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尤其喜欢老师的鼓励,但这种鼓励要有一定的度,不然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3]。多去给孩子多方面的进行评价,去鼓励孩子学习。
        结论:总之,学习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去掌握的工具,需要教师思想上去提升教学的观念,找出培养和学生能力的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学生语文能力就会慢慢提升。教师的职业,立德树人,更需要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温彦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78.
[2]宋剑菁.潜心立德树人  静待鲜花盛开——小学低年级德育之我见[J].考试周刊,2020(76):110-111.
[3]梁金燕.论如何有效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中特有的育人价值[J].当代家庭教育,2020(24):133-134.
[4]吕文文.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74):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