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习条件 培养美术兴趣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陈映丽
[导读] 这在美术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显得更为重要。
        陈映丽  
        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       
        摘要:这在美术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对美术有足够的兴趣,才能认真的去学习,才能用美好的心情去欣赏美好的事物,从而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去勾勒五彩斑斓的世界。
关键词:条件创造  激发兴趣  培养提升
引言
        在新课程中提出,美术教学应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能让学生们进入轻松愉快地学习呢?实践发现:兴趣的培养能使学生被动转化为主动进入学习模式;在尝试解决问题以及积极主动的信息交流过程,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积极提升自身学习的能力;这些即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新型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美术的兴趣爱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从学习的条件入手,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及主动性。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主要前提
        (一)全面发展对个性的培养是学习的组成部分
        学生在艺术才能的推进与发展时期,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素养的培养。一方面,美术教育有着特别的可视形象和色彩,能够体现出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独特的美;另一方面,美术教育拥有了比较鲜明的形象性和强有力的感染力,这种形象性和感染力能够让学生对身边的世界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审美观得到培养。学生审美观的提高,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美术兴趣的提升,对美术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想象力则是以外界的事物进行大胆的重新组合;再以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是学生认识周边世界的基础,为此来创造一个新形象的进程。学生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能够将想象、观察和操作三者灵活地运用。例如,学生在学习画“春天”的时,将自己的想象,以及见闻与绘画的技法技巧相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绘画水平。
        (三)塑造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
        一件好的美术作品,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也能够很好的表现学生的心理,也能够体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那么,教师能够在学生作品中了解学生大致的个性。比如,哪些学生是比较大胆、主动;哪些学生是热情而敏感的;哪些学生是懦弱、呆板的;哪些是缺乏独立性的。当教师了解了学生个性的时候,就可以用美术作品去塑造、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之所以,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引导是不能够被忽视。


        二、学习美术的条件状况
        美术的学习条件是以社会审美环境、学校审美环境、学习的物质条件。学习美术最好的条件是在大自然中观察自然事物,直观的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并表现美。让学生走出课堂都是非常难得的,更别说是在大自然中学习美术了。从目前的教育坏境来看,虽然我国美术的学习条件已有了较大改善,学校一般都在教室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不出课堂就可以欣赏图片和影片。同时,学生的家庭也基本上都配有电脑等学习设备,让学生不出门就可以欣赏大师的作品,感受不同的生活环境。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和从书中多种方式去观察美、欣赏美。但是,即使这样,学生若不能在大自然中去直观的感受、去触摸、去欣赏,还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是没有机会改变这些外在的学习条件,可是,教师可以从客观的条件去分析,可以使用身边能够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一些材料为学生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合理的安排课程,不要照本宣科,应因地制宜,将身边的材料和环境充分地利用,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找到一些好的方式和方法,进而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喜欢上美术课。
三、创造学习条件以培养美术兴趣的策略
        (一)转变美术教学观念
        由于教学条件不同、教学水平不同和美术教育意识不同,让美术教育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美术课的开展并不是要将学生都培养成画家和美术家,也不只是单纯地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对于美术素质是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学生的视觉形象大多数都是自身直觉和想象力的综合体,只有在知识和技巧逐渐增加和提升,学生的视觉形象才能逐渐地形成直觉与理念的再现,才能有可能将被动接受变成为主动创造。所以,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培养学生美的意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理念,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二)改变美术教学方法
        为了让美术教学能够更加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扩大美术教育教学的优势。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认知规律不同而不断的为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寻找乐趣,从而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上美术课时:是在享受娱乐的情境中找到更科学的学习效果。此外,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这样的课堂氛围才能够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兴趣中找到学习的知识。而此时,以小组探讨加强沟通交流法,互相学习,创造条件,这样还能够充分发挥美术课堂活跃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思维的以及构图的能力,让课堂上的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绘画的兴致。
结束语
        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将反省的结果内化于心,能够真正做到学有所进,能更很好的引导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需要教师不断的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去摸索。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去创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条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美术课教学能够真正发挥价值。说到底还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前提,美术课堂教学才能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通顺.谈谈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J].美术教育通讯,2018(15).
[2] 路青.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思考中小学美术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 《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