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体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徐卿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已经迎来了新的春天。
        徐卿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活动的不断发展,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已经迎来了新的春天。在针对有关专业发起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除保障理论知识的顺利传输之外,中职院校还应尝试积极打造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的同时落实教学计划,推动中职教育的战略化发展。本文结合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利用现代时兴的“学徒制”优化有关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徒制;研究
        学徒制已经成为推动中职院校教学活动顺利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的中职教育活动中,学徒制能够帮助中职院校打开全新的人才培养渠道,依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先进的教育理念重新规划教学活动。作为具有强烈科学意识的教育手段,学徒制已经成为推动“知行合一”理念顺利落实的教育指导思想。努力实现技能与教学活动的高度融合,将学徒制带入到教学环境当中,这是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选择。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育要求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承担着培养一线服务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以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技术教育、技能教育、工作态度教育等到教学要求为服务核心,以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等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技术人才为第一使命。依靠科学全面的教育机制,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不仅能够适应市场所提出的人才需求,更能依靠自身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服务于各个岗位,从而展现高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
        结合当前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活动来看,有关教学工作的教育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帮助学生完成对应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发起的教学活动需要帮助学生完成电子技术的、电工技术、机械设计、机床加工等技能训练工作,完成实操能力的培养任务。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发起的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的占比较低,实操教学的综合占比远超过传统的教育结构。二是为国家输送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环节,学生需要从理论、技能、思想、服务素质等角度对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综合意识进行管理,在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的同时锻炼自身的服务素质。根据人才需求与教育要求来看,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活动主要从技能、理论、思想三大角度落实:有关教学工作不仅要锻炼学生的技能,帮助学生加工理论,更要不断锤炼学生的思想,促使其形成主动服务、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
        二、学徒制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徒制所表现出来的最为明显的教育优势便是其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在全新的教育格局下,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理论的建设变得更为科学。传统的教学活动将教学工作限制在课堂之内,学生围绕车床、数控、计算机等渠道开展学习活动,学的机会虽然较为丰富,但其明显缺乏应用技能的良好环境。而在“学徒制”理念的带动下,产教融合、学以致用等理念重新进入到教学环境当中[1],在完成有关实操技能的练习之后,学生能够及时进入到相应的实践环境当中:产教结合理念下配有相应的技能实训基地,学生能够在实操的过程中针对个人的技能水平发起评价,主动改正自身的学习问题;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对应的实习单位,学生能够在展示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来自于外界环境的评价,进而对自身的实操能力进行优化。依靠学、用的相互配合,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和环境中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学习能力与思维意识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三、学徒制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建设双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发起的教学活动中包含着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出了要求。

针对实践、理论两大活动积极落实教学工作,才能展现教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价值。从当前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活动来看,有关院校缺乏专业人才,教师的整体服务素质并不出色,新技术的开发、新产品的应用与教学活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目标根本无法达成。
        有关中职院校应积极落实双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依靠教学培训、技能比武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服务质量,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实质性的保障[2]。在教学环节,中职院校应尝试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问题制定双师服务队伍,加强教育管理:一方面,积极在外界环境中引入教育人才,依靠专业化人才的协助落实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群体之间的教学互动,依靠学校内部的教育交流、学校之间的教学技能打破原有的封闭格局,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在提升教师的服务水平的同时解决教育管理矛盾。
        (二)积极深化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法
        在现阶段的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学工作的开展与推广严重受到教学要求的限制,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两大教育管理活动依旧占据着教学课堂的主导位置,教师发起教学活动的手段比较有限,课程结构单一,在这种情况下,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建设并不能取得新的发展。
        在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积极落实“理论与实践一体”“授课与学习一体的教学机制,培养学生的目标理解能力、岗位分析能力,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3]。首先,围绕电工技术、数控技术等实操技能发起教学活动,做好教学工作的衔接工作,并开展教学交流会,提高课程的开发能力与教育价值,确定当前的教学任务。其次,合理扩张教学范围,将实践教学活动转移到线上环境当中,进行策划、组织有关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对应的成长方案,并利用网络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管理,依靠线上技术的信息输送保障正常的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不断提升其学习效率。
        (三)坚持落实校企合作,提升服务质量
        实践是落实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从当前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活动来看,校企合作理念并没有为学徒制的落实提供对应的支持。由于合作方式比较单一,合作层级过于散漫,部分学校并没有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实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当实操岗位无法满足学生的技能操作需求时,校企合作所展现出来的教育价值并不出色。
        在学徒制理念下,中职院校应建立全新的校企合作机制,摒弃“坐吃山空”的消极思想,积极总结经验,大胆发起创新,为校企合作的落实提供实质性的支持,为合作模式的建设、相关制度的制定提供多元化渠道。中职院校可尝试通过订单合作、教学合作等方式与有关企业取得联系,使企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对应的实践岗位。也可引导学生、教师前往相应的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向企业内的专业人才寻求帮助,对有关岗位的从业要求、技能要求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从业素质,使其形成清晰的目标规划。
        结语:
        学徒制已经成为推动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发展的重要教学理念,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学徒制的实施可能面临着复杂的问题,为最大程度地保障学徒制的教育服务质量,有关中职院校应从教学、技能训练、思想教育等角度入手,建立全新的教学结构,将新方法、新思想带入到教学环境当中,为学徒制的顺利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迟立鑫, 张记超. 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初探[J]. 江苏教育研究, 2017, 332(Z3):51-53.
        [2]康永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思考[J]. 时代农机, 2016, 43(009):111-112.
        [3]董先.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