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娴
贵州省兴义市猪场坪镇中心小学(贵州 兴义)562414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我国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过往传统的教学体制下,美术教学并未在小学教学阶段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新时期,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的重要性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到。如何制定出健全的培养策略,就成为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共性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动手能力;培养策略
过往传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教学工作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习成绩上。对于美术、体育、音乐等课程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教学理念先进性的不断提升,现代教学工作者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将美术课程引入到小学阶段,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美术基础,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下内容从重要性与措施两个方面分析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频繁的动手来完成美术作品。通过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美术知识应用到实践,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平常的手工作业具有着多样性,也可以从多元角度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
小学生处于智力水平提升阶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促使学生手脑并用,这将十分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智力,使得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手眼协调性与智力水平均有相应的提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首先,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引导,来激励着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作为学生,要敢于将自身的所思或者所想以图画等形式呈现出来,进而做到融会贯通,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创造。其次,美术课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审美特点等,有效把握教学节奏,帮助学生在更好地理解美感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最后,小学生具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教学内容的新奇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动手能力。
(二)巧用展示活动,帮助学生深入观察
手工艺与绘画是较为常见的美术教学展示方法。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综合因素,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通过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小学生的具有着好胜心理,往往在完成相应作品后,喜欢观赏同一班级学生的作品。教师可以将班级中优秀的作品作为展示作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此外,参观其他同学的作品,有助于小学生集中注意力,刺激学生积极创作,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创作水平。在欣赏完作品后,要及时引导着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进而将所掌握的新知识运用到美术作品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三)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机会
教学实践是学生提升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手工制作往往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趣味性,并从体验过程中积累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为动手能力的提升积累经验。
(四)积极欣赏美术作品,提升学生动手意识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选择一些易于学生理解、贴近学生生活的美术作品供学生欣赏,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美术观念。此外,教师可以运用自身的美术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再次加工创作,提升美术作品的童趣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来改造作品。
(五)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型积极性。作为校方,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情境,以此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并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美术知识,并乐于参与到美术实践中。
三、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美术教学已成为小学教学工作到重要组成部分。而动手能力,则是美术教学工作的重要培养目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具有着活泼好动、爱玩的天性。作为美术教学工作者,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出健全的教学策略,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上内容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促进美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提升美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鹤.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20(2):61-62.
[2]王茂翠.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中国农村教育,2018(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