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 张绘妍
[导读] 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在美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历程中。
        张绘妍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中学      318050
        摘要: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在美术领域人才的培养历程中,尤其应该重视对该种能力的锻炼和拔高,高中学习生涯紧张繁忙,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高考必考科目,但是美术是一门能够提升学生内在审美情趣,塑造良好个人修养的重要科目,如果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高度关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创新思维的形成,便可以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带来益处,由此可见,在高中课程的安排中提高美术的地位是很必要的,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其深入思考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创新能力;
        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化,要求在高中教学实践中,以学生素质教育为重点,解读这个重点,不难品出教育部相关专业人士想要在21世纪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深意。美术教学在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承担着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鉴赏水平的高级任务,本文重点剖析了目前阻滞美术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并就如何推动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提供现实路径。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当今时代是一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产品更新速度快,升级换代迅速,然而在这种不断的变化中却有一种理念值得教育界人士始终追求坚持:培养输送创新型人才。解读创新二字,应该理解到它是指相关人士自身首先具备厚重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并且经历了多次实践练习,在实践中不断验证打磨自身所学,然后在新情境,新问题的挑战下实现新思维方法科学理论的创造的过程,结论可能与现有成果完全不同,也可能是对现有理论技术的改造优化升级。这种能力表现在美术上,则是一个学生在接受了大量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和教师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教授传递后,自身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达到了一定的审美鉴赏高度,尔后对一些优秀艺术作品提出不同以往的新观点新想法的过程,并且在学生自己进行艺术创作时也能够实现这些想法与作品的自然融汇,迸发无穷的创造力,激发出新思路。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教师课件利用不合理
        虽然很多教师已经开始逐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但是在课件的使用过程中却暴露出两大明显问题:(1)PPT课件操作技术不熟练,使得PPT内容不够优质,以单纯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做累积,未能够及时引入视频音乐等其他丰富有趣的内容,使得多媒体技术高互动性高趣味性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然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拓和课堂参与度的提高。(2)一些教师在准备课件时还会出现课件内容与课本内容不适配,与课本内容衔接不够流畅合理的情况,课件结构混乱,或者延伸拓展过渡,更容易使得学生在课件和课本之间发生错乱,把握不到重点,如丈二和尚般摸不着头脑。
        2.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动手机会
        在现在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美术课堂中教师大多将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只用来进行单纯的课本教学,专注于美学知识教授,而不给学生安排自由发挥的机会,当然,这也与高中生学习任务艰巨,美术课在经常被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占用时间的不利情况下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情况有关,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空间被挤压的理由。

教师应该适当调整课堂结构,创新课堂模式,课上留出固定时间安排学生根据本节所学或简单进行纸上作画,或提供全套材料供学生开展手工活动,引导学生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发挥创作激情,真正让“理论落地”,比如在人教版以工艺美术为主题的单元学习时教师可以准备橡皮泥太空泥原料要求学生模仿我国古代优秀的陶艺作品,青铜器作品进行自己的创作。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路径
        1.从教师本身出发,加强职业技能锻炼
        教师起着引路人的重要作用,俗话说“业精称师”,教师在专业学习塑造中也应该注意培养加强自身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水平实力,清楚自身对于学生强大的表率作用,传递榜样力量。另一方面,美术学科作为每位美术从业教师都应当终身热爱孜孜钻研的一门学科,对教师的个人修养,艺术品位,道德情操等都有一定要求,相应的,要想在美术教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美术教师们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将追求美向往美变成自己自然的行为习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人民大众的精彩生活中积累宝贵的美学素材,积淀为自身文化素材储备,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信手拈来”。
        2.从学生入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前文谈到,学生参与度不高,只动脑动口不动手是导致学生美术学科“瘸腿”的重要原因,对此,教师应该拉动学生“撸起袖子”,构建起一个师生共同参与,动手实践的高效课堂,创新思维的养成绝不是单纯的纸上谈兵,还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千锤百炼,在不断地试验探索中打磨精进。在古代书法艺术欣赏时,教师应该准备毛笔墨水,让学生们真正体会泼墨挥洒行云流水的乐趣;在欣赏完古希腊宏伟的建筑艺术和当代建筑设计师的奇思妙想后,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在画纸上设计出或古典典雅或充满现代科技感的建筑品蓝图,在思维火花的迸射中真正塑造出潜力无穷的美术创新人才。
        3.引入科学规范机制,量化考核学生创新实力
        美术学科虽然没有必要完全像语文数学学科一样,将美术教学成果通过卷面成绩展现,但是教师也应该思考一套系统的高可实施性的评价机制来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验收,这就需要老师注意总结归纳不同的评价标准,找到一些“硬要求”“硬规定”,比如从色彩的运用,画面空间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等角度考核审视一个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轨迹清晰明朗。
        四、结语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大多内涵丰富,不拘泥于时代,而能够随时引发人类无穷的思考,艺术领域的诸多名作更是这样。要想在美术课堂上铺好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之路,让学生美术作品增色,需要教师全面钻研,透彻分析当今美术教学现状,从不同角度找寻突破,希望本文提出的几点拙见能够给美术教师研究这个课题带来启发。
        参考文献
        [1]朱雪娥.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8(09):106-107.
        [2]张贤.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创新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02):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