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肖鹏
[导读]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课堂内容情景化,在二年级课文《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载体,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肖鹏
        沈阳市苏家屯区湖西街小学  (辽宁 沈阳)110101
                        
        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将课堂内容情景化,在二年级课文《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我以教材为载体,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一、案例描述
《亡羊补牢》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简单有趣,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这个短小的故事之中。文章中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
        师:同学们,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羊丢了以后,街坊和养羊人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学生发言)
        生:一共丢了两次羊。
        生: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生:养羊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
        还有的说:“老师,我觉得这个养羊人毫不在意,无所谓的心理。”
        师: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生: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师:第二次丢羊之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生:他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生: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师: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学生又说)
        生:他的羊还会再丢。
        师:在生活中,我们身边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吗?
        生:如果眼睛近视了,就要注意用眼的卫生,及时改正不好的读书和学习的习惯。不然,近视就会加重。
        生:沙尘暴让黄沙满天飞,爸爸告诉过我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我们应该多植树,搞好绿化。如果继续乱砍树木,沙尘暴还会加剧。
        生:现在的雾霾天较多,这就环境污染的表现,我们要及时治理,不让这种状况继续,让天更蓝,水更清。
        ......
        师:是的,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二、案例反思
        寓言故事简短,情节之间联系很紧,互为照应,要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在比较揣摩中,体会人物的心理,一步步加深对寓言中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时我们上课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既肯定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又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使我们感到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

             
        在案例中,我让学生说一说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事例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亡羊补牢也要找准时机,若是犯了大错,想改正也来不及了,也没有机会了。我让他详细说出了原因,怎么会这么想。这位同学说起了在电视中看到的一件事儿。一个11岁大的女孩,自己在家的时候把没吃完的苹果想扔给阳台上的宠物吃,没想到苹果不是像他想象的样子扔到了宠物笼子里,而是顺着笼子的空隙滚出了阳台的窗户,恰巧一个三个月大的幼儿由家人抱着走到楼下,苹果不偏不倚砸到了幼儿的头上,造成幼儿重型颅脑损伤。而这个11岁的女孩儿的家长被判赔偿185万余元。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案例中,我面对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出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课堂也会因此而精彩。
        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对沙尘暴、雾霾问题的思考。”的灵感。
        ?确实,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我们怎样才能让身边的雾霾、沙尘暴减少。”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扩大城乡绿色空间,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可见,从课堂走向生活,从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的。
        
        
                                                          
                                                          沈阳市苏家屯区湖西街小学
                                                                                
                                                                                肖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