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密
哈尔滨市木兰县兆麟小学(黑龙江 哈尔滨)151900
摘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初期的学习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只要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得当,其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发展,在小学中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教育是有深远影响的,这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能走得多远,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愿意主动的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方法,本文简单表明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中的积极意义,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提供几点方法建议。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 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中,社会对于人们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也在有意识的进行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提高,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和国家的接班人,对其的道德与法治培养更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结合实际生活对学生教导道德与法治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形式,毕竟学校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就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而服务的,所以,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生活化,在现实生活中切实的解决一些困难,这也能让学生真正的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对现实生活中的帮助,进而奠定学生有意识的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久而久之,也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有促进作用。
一. 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意义
一直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古板的传统形式,教师从来都是将自身放在教育中的关键位置,而忽略了学生才是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德育教育的问题,小学时期的成长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就有着深远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展开就是为了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素养,并让学生从小接受法治的观念意识。所以,德育教师应当变革自己的教育方式,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观念思想,从而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所学能够真正的帮助自身成长。
二.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中的积极意义
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学习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在现当代社会中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本来就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它源自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导,是可以也是有必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人和事物来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必要性,也同时符合了现代生本理念的先进教学模式,充分激发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情。
三.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科目中的展开建议
1. 课堂上教师设置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图像记忆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记忆方法,教师根据书本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设置相应的生活情景,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是有很大的成效的,同样可以增加学生学习该科目的趣味性,让枯燥的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把一些简单的交通事故案例放到课堂中,比如,在道路拐角处自行车与行人相撞,让学生分成几组来扮演和自由发挥这样的情景,然后再一起讨论每场事故中是谁的责任、谁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是对的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同学对交通规则加深认知,也起到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使用。
2. 课下教师安排学生分组学习
有效的利用学生分组形式的学习模式是对学生成长很有效果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随意更自信,一些在课堂上面对全班同学和教师不敢说出来的看法也会很有自信的提出来,所以,教师要制定相关的方案和选好每组的负责人,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手机和电脑等现代电子设备进行线上的交流讨论,把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拿出来一起研究分析,上课的时候在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和教师进行汇报讨论的结果。这样不仅让道德和法治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实的结合在一起,也同时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
3. 教师有效沟通家长做好榜样
小学生无论是身体的发育还是心智的成长,都还是人生中最初的时间段,其对于身边的人和事难免会有一定的学习和效仿,所以,教师在这方面一定要主动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让家长在日程生活中注意自己道德与法治方面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生活中的优秀榜样。比如,不浪费水资源、不随意扔垃圾并进行简单的垃圾分类、遵守交通规则并礼让行人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接受道德与法治的教导,也同时让学生切实的处在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成长是有深远意义的,学校和教师在进行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培养法制观念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展开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去切身体验该课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让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徐邦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20(15):7+9.
[2]章福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7):45-46.
[3]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