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学林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连,116026)
【摘要】自2018年起,“00后”已逐步登入大学的校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因此,如何针对“00后”学生特点开展学风建设教育已成为辅导员面对的新的挑战。而入学教育是“新生大学生涯的起点,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关键时段”,【1】因此本文基于对当前“00后”大学生的学风问题的分析,为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学风建设工作提出几点意见,从而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00后;新生;学风;入学教育
“00后”大学生存在着个性突出、想法超前,同时有着心理年龄明显超出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显著特点;而在面对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却又呈现出缺少责任和担当以及独立自主能力的问题。【2】又由于“00后”新生在入学期间面对生活环境、学生环境的变化,各方面仍处于适应和转变,因而出现了一系列学业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依旧处于学习的迷茫期
根据大连海事大学2018级、2019级学生学风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入学目标明确的学生比例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27.53%。入大学以前,学生长时期被灌输“高中好好学习,大学就不必学习了”等错误观念,因此学习意识淡漠,缺乏学习目标,部分同学存在只想着如何“混”到大学毕业证的想法,并且对自己未来缺少规划。
二、缺乏责任担当意识,学习动力不足
“00后”大学生多数仍是独生子女,生活富足,无忧无虑;加之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多元化的信息往往夹杂享乐主义消极思想,令三观仍未成型的“00后”受到侵蚀,因此缺少责任意识,佛系学习。此外,由于“00后”个性鲜明,突出自我,不愿意接受父母老师的说教,甚至出现叛逆情绪,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增加了学业危机的风险。
三、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养成
由于“00”后大学生养尊处优已成习惯,高中期间在老师家长等众多推手的助力下进入大学,依旧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因此并未掌握主动学习的学习方法及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大学管理模式变化,课余时间增多、作业减少的现象,大一新生在没有受到良好的学业引导情况下,容易出现学习懈怠,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要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四点要求【3】,这就要求这青年学子在大学期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由此可见,青年学子入学教育期间学风建设工作极其重要。针对“00后”大学生性格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强化思想引领,明晰学习目标
心理学家洛克认为,目标本身既具有激励作用。【5】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勤奋学习的强劲驱动力。
因此,针对“0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弱这一特点,大学入学教育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学生回答“到大学干什么”、“在大学里学习什么”、“学习是为了什么”等具体问题;同时开展爱国主义及社会责任感教育,加强大学新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自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兴亡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树立勤奋学习,苦练本领,报效祖国的决心,为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加强学风建设规章制度教育,约束学习态度
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础,明确了学生的责任与权力、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提倡做什么以及反对做什么,并明确对相关行为的嘉奖与惩戒措施。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加强院校学风建设规章制度教育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日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此外,针对“00后”大学生“佛系”的性格特点,院校应有针对性加强课堂及早晚自习的考勤制度的建设及其执行力度,并对学习态度端正、学业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及集体给予奖励,同时严惩违规违纪学生,并将结果定期反馈与学生家长,形成家校育人合力,让上课不放松、下课不懈怠、自主学习不懒散内化为学生学习动力,筑牢自觉学习的思想防线,从而永保学习劲头。
三、强化学业指导与帮扶,介绍正确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风建设依赖于学生内在驱动力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入学教育阶段必要的学业指导是学生认识专业、认识高中与大学学习模式差异的启蒙课程,对学生产生专业兴趣、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入学教育期间,可通过系主任老师以及优秀毕业生、先进学生典型、科研达人等优秀学子代表,开展专业介绍及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学长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带领新生开启专业的大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榜样在学院学风建设中的行为示范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在帮助新生树立科学学习观的同时,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改善学习习惯,达到朋辈榜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班级、宿舍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集体氛围通常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学习氛围对学生个体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学生之间相关影响,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同时,学生个体的学习势头又能反作用于学风,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由于班级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最小和最基层的单位和组织,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入学教育阶段,通过设立各类班级之间对抗比赛来建设凝聚力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从而为未来班级学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寝室是大学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通过宿舍文化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学霸寝室”、“优良学风宿舍”等评选活动,在营造良好宿舍文化的同时,激励学生立足学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此提高宿舍整体学习氛围,并对以宿舍为单位学习的学生予以综合积分加分鼓励,在促进宿舍学生关系的同时,使不同宿舍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并形成良性竞争,营造出和谐、向上的宿舍环境和文化。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时间全方位、多层次的维护与设计。大一入学教育的学风建设对于大学四年良好学习习惯和氛围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针对“0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高屋建瓴的制度规划和细致入微的执行措施,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方能为新生健康的学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雷世富.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抓好大学生学风建设雷世富[J].高教论坛,2014(8):88.
【2】王秀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规律探析与干预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5(9):72-74.
【3】【4】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02).
【5】Locke, Edwin A.; Latham, Gary P. (2002). "Building a practically useful theory of goal setting and task motivation: A 35-year odysse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7 (9): 70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