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毅
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陈垣纪念学校
【摘 要】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训练对提升学生阅读技能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借鉴相关的思维训练和阅读教学的层次理论,笔者基于广东版开心学英语教材五、六年级的阅读文本的课堂教学实例,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采取借助互动式课堂提问、提取文本关键信息进行对比、构建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高阶思维训练策略,在课堂实践中以扎实训练学生低层次思维能力为基础,循序渐进并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联想、对比、理解、发散和迁移等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高阶思维能力 互动式课堂提问 文本信息提取 思维导图
【正 文】
近年来,诸多中外不同学科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外语学习和思维培养并不是两个毫不相关的内容,他们之间密不可分,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教育部2012)。Conklin(2012)则提出了在小学阶段利用高阶思维能力来帮助大脑发展的重要性,她同时指出,从小学开始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发展这些思维能力。同时,任何语言的习得都需要大量阅读,学习英语亦不例外。广东版《开心学英语》在五、六年级的教材中每课均有<Reading and writing>和<More reading and writing>两大部分。这两部分中的语篇都具有完整的情节、鲜活的情感、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语言表达,教师如果能够认真研读,深入挖掘,巧妙利用,既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境和有趣的学习资源,又有利于打开学生固有的低阶思维枷锁,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情感的发展,从中找到英语阅读的乐趣。笔者将在本文中基于思维层次的理论,结合相关的小英阅读教学课例,谈一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几个有效策略。
一.思维层次的概念与阅读教学的关联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六个层次即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
图 1
如图1所示,记忆、理解和应用(Remembering, Understanding, Applying)属于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而如对问题的分析、评价和创造(Analyzing, Evaluating, Creating)则超越简单的记忆和信息检索,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在小英阅读课堂中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指的是教师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在教学设计活动中有意识地设计用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各种任务,引导学生对篇章结构、文章脉络、逻辑思维推理进行梳理,而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这就需要教师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着手,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发表不同意见和创新想法,让学生积极发言;或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等手段分析、思考、自行归纳与总结。也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阅读过程中设计各类相关的问题,在这过程中便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思维理论设计的课堂教学实例
(一)借助课堂提问,培养高阶联想思维能力
Fisher(2005)认为,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见图1),即使提出简单的问题,也可启发学生的高阶思维。根据此理论,笔者在教授广东版《开心学英语》(下同)六年级下册Unit1的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的语篇<A Great Parade>(见图2)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课堂提问如下表,在课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
图 2

以上的问题首先咨询了学生是否具有游行的经历,如果有,让学生描述参加游行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学生就会迅速地在脑海中回忆和重现相关的游行经历,并且组织语言来进行作答。接着要求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游行进行整体评价,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评价标准作出判断。然后深入探寻学生本人是否喜欢游行及其理由,这就涉及到学生对游行的价值判断。最后让学生联想参加到自己所喜欢的游行队伍中,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想象具体发生的情境。这些问题由事实信息到联想空间,层层递进,从而达到激发出学生高阶联想思维能力的训练目标。
根据笔者近年来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探究,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师提问方式的不同,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5W and How等开头的半开放问题或开放式问题,并且注意对时间、错误、内容及同伴的把握,要注意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要过多地纠正语法错误以至于频繁地打断学生的思路去纠正他,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应及时正面评价以作鼓励,同时鼓励学生间的交流来激发更多人的参考与思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高阶联想思维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所设计的互动式课堂问答证实了,恰如其分的问题往往能引发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与联想,它是一种在课堂上具有可行性的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借助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培养高阶理解思维能力
根据百度百科,理解的意思是,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Fisher(2005)指出,阅读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高些思维中的批判性思维(解码单词、词组和句子)和创造性思维(即想象、同理心、分歧和问题解决)。笔者认为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取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讨论,不仅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能有效拓展培养学生高阶理解思维能力的空间。
以下以六年级上册Unit5 Reading and writing(见图3)课堂教学实践为例,这个语篇讲述的是Louise和Heater两个双胞胎姐妹去年冬天到加拿大旅游的经历及其感受。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学生进行第一遍的略读并划出她们假期过得好或不好的关键信息之后,然后要求学生提取出两段文本中意思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的语句(见图4-6),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俩人不同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相关信息,再引导他们进行一番开放性的课堂讨论,学生通过联想、猜测和推理的思维活动找出了文本中的隐藏信息,从而得出了姐妹俩进行了相同的旅程,但却有着不同的感受(The same trip,but different feelings!)的结论。

又以五年级下册Unit5 Reading and writing(见图7)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这是两封笔友Sam和Xiaofang所互发的电子邮件,通过这样的书信往来,他们了解到了彼此间有不同的业余爱好,通过文本中的直观信息提取(如图8),学生也联想到他们做不同的业余爱好活动都能得到相同快乐的感受(The different activities, but same feelings!)。

以上两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培养一个好的阅读者为目标,采取有目的的干预和引导,以高阶思维训练介入来改变学生的阅读经历,使得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只是片面地停留在字词的识别低层次思维能力训练阶段,而是引导学生不仅read the lies, 还能做到read between the lines and read behind the lines,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思维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小英阅读课堂的真正乐趣和价值所在。
(三)借助思维导图,培养高阶的发散、迁移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The Mind Map),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虽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可以用来进行建构知识、发散思维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可视化工具。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在针对一个话题或事件进行描述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少,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将整篇文章的联系、脉络进行梳理和勾勒,学生通过一条主线或几条明确的思路进行学习,更便于学生掌握文章的行文联系和关系。
如上文中曾举例的五年级下册Unit5 Reading and writing,由于Sam所写的电邮文本中的提及他的兴趣是钓鱼,因此笔者设计了一个鱼骨状的思维导图(见图9),既解决了文本中的新单词(catch fish)记忆的低层次思维问题,又利用它套入文本中两个人物的关键信息,以此形式简化语篇教学,整合知识,使学生更易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掌握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从而使得学生提升了理解力。然后再利用这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填入自己的信息,并在填写最后一个信息——爱好(Likes)时,引导学生鼓励填写更多的兴趣爱好,并引导他们在小组中讨论这些爱好,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品质。

图 9
再以上文中所列举的六年级上册Unit5 Reading and writing一课的思维导图为例(见图10),教师根据文章的时间、地点、天气、食物、事件等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构建思维导图,运用色彩,图案,线条,符号等简单形式,层次分明,顺序清晰地展示文章所述,并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新的思维导图上填入自己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理清了下一步写作任务的思路。这种长期的训练使得学生可以改善思维方式,获得对文本知识进行发散和迁移的高阶思维能力。

语言发展是由低到高渐进发展的,但是低层次思维和高阶思维,不是随着年龄而渐进发展的,或者说,不应误解为在低年级培养低层次思维,在高年级培养高阶思维。从小开始或从低年级开始,注意高阶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循序渐进式的课堂提问、可视化的思维地图等方法,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加强口头乃至于书面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事物或事件进行相对的深度思考。此外,高阶思维包含的内容很丰富,除了引发联想、猜测和推理,挖掘文本的隐藏或暗示信息,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外,还包括质疑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随着我们不断的深入研究与实践,高阶思维培养途径必将日渐丰富与完善,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Conklin, W. (2012)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to Develop 21st Century Learners. Huntington Beach. CA; Shell Education.
2.Fisher, R(2005) Teaching Children to Think, London; Nelson Thornes Ltd.
3.百度百科“理解词条解释”https://baike.baidu.com/item/理解,2019-7-29
4.百度百科“理解能力词条解释”https://baike.baidu.com/item理解能力,2019-7-29
5.百度百科“思维导图词条解释”https://baike.baidu.com/item/思维导图/563801,2019-7-29
6.孔琦“小学英语高阶思维的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7年第5期
7.张泰刚“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年第4期
8.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
9.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