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平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太湖源镇青云中学 311306
摘要: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对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更加了解。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分层作业布置满足了新时代教育体系中个性化培养的要求,能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本文将参考新课标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并结合具体的英语教学实例,探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村初中八年级英语分层作业布置的必要性与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八年级英语;分层作业布置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分层作业布置的核心要求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给予恰当的教学内容,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所有的学生在学习之前都不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再加上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每位学生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都不相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分层作业布置这一方法能够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进步,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育理念。
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分层作业布置的必要性
1. 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
每个人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是多样的,也许是先天决定的,也许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以具体的英语教学实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在新课标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英语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让学生学会描述过去的事情,例如:How was your last trip?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How was... 相关的句式。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一般过去时这部分内容一起讲解。对于一些记忆力比较好的学生,他会很快联想到一般过去时是怎样的表达方式,并将两部分内容进行对比[1]。而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讲,他们很难快速的掌握这部分内容。这种差异是由学生自身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所决定的。然而,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不存在于这一方面,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受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所影响。对于一些比较乐观开朗的学生,他们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在课堂上直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不管自己的发音是否正确,都愿意开口去说英语。这类学生在表达的同时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建议,这些针对性的建议会让他改掉自己原本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样的,也存在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并不是说他们对这部分知识不能理解和掌握,而是他们不敢开口去表达自己。这些学生所接触到的英语,都是一些书面上的英语,他们没有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即使他们自己对所学知识有错误的理解,也没有人可以透过他的内心去纠正这一错误。正是由于各种各样差异,教师才需要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以此来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分层作业布置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都更加有针对性的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分层作业布置的必要性,在教师看来,所有学生的水平都是一样的,他们所面对的课后作业的难度也都是一样的。这种思想是非常错误的,完全否定掉了学生的个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A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在平时的英语测验中经常拿到非常好的成绩,该同学自身对英语学科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后经常自己练习口语。B同学学习成绩一般,英语成绩也没有A同学那么突出,但是该同学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如果稍加努力还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如果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给两位同学都布置了相同难度的作业,那么这份作业对于A同学来讲是非常容易的,没有给A同学留出提升的空间。如果长期以往的在这种布置作业的模式下,A同学对英语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的减少[3]。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给A同学进一步学习的空间,激发A同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做到面面俱到。
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英语分层作业布置的具体实施策略
1.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英语水平分层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学生英语水平分层是针对学生的英语状况进行的学生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将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成绩优异的,这部分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在英语测验中经常可以拿到较好的成绩。第二类是成绩中等的,这部分学生处在不上不下的水平。第三类是成绩偏下的,这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基础性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但是这种划分还不够完善,这仅仅体现出了学生的原有水平。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再进行细分,有的学生是主动型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有的学生是被动型的,只有在教师的督促下才会进行学习。
有的学生是不动型的,对学习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将两种分类方式结合起来,就会得到九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别是:A类学生,学习成绩优异 且愿意主动学习的。B类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是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只有在教师的监督下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一旦被教师忽略,成绩就会严重下滑。C类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了厌学的心理,不愿意维持原本的优秀状态。D类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是愿意主动学习的,这类学生虽然成绩一直处于中等的水平,但是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水平进一步提高[4]。E类学生,学习成绩中等且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类学生平时也在学习,但没有尽力去学,所以一直保持在一个中等的水平。F类学生,这类学生学习成绩一般而且不愿意主动的去学习,同C类学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G类学生学习成绩偏向但愿意主动学习,这类学生意识到认真学习的必要性,愿意付出后天更多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而不愿意继续维持现状,这类学生是班级中的黑马,更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H类学生,这类学生成绩偏下且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虽然会受到教师的督促去学习,但是他们的自制力实在太差了,只要教师稍一松懈,他们就不会去学习。I类学生,这也是最后一类,就是学习成绩很差而且不去学习,这类学生同A类学生唯一的相同点就是,他们在整个班级中的占比是非常小的,这也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分布是呈现金字塔型的,优秀的学生和差劲的学生数量不多,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处在中等的水平。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分层时,更多的需要考虑中等学生的作业难度,对于优秀的学生和差劲的学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降低作业难度。教师在具体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以上提到的这两种分类方法,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提出更加完善的学生分层。
2. 基于大数据水平的英语作业布置分层
基于大数据水平的英语作业布置分层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5]。教师对知识难度的把握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进行的,教师不能根据自己对于知识难易程度的了解来划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根据哪些途径来接收学生对 知识的反馈呢?第一、教师可以根据课堂上的提问来辨别学生是否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这就涉及到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教师需要把提问的关注点放在哪里。第二、教师可以根据测试的反馈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教师在编辑测试卷时需要涵盖到所有的知识点,试卷所涉及到的题目是要非常全面的。教师只有对学生有充足的了解,才能对英语知识有更为准确的难度划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需要再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分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难度划分为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基础性作业是比较容易的,涉及到的都是一些基础的英语知识,这种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原有的英语水平,也帮助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弥补自己在英语上的不足。提高性作业是针对所学到的新知识进一步掌握和巩固而提出的,这种作业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探究性作业是针对基础良好的学生提出来的,这类作业难度较高,需要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才有可能完成。这种作业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于A、B、C类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消他们的基础性作业,让他们把作业的重心放在提高性作业与探究性作业上。特别是对于A、B类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必须完成探究性作业。对于D、C、E类学生, 这部分学生作业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性作业上,而对于D类学生,教师也可以让他们适当的接触一些探究性作业。对于F、G、I类学生,他们需要完成基础性作业与提高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是重点。对于英语口语的练习来说,这套方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在锻炼学生口语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布置相关的作业[6]。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农村初中英语分层布置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符合新时代教育体系要求的。农村英语教师在进行分层布置作业时,需要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和作业同时分层,进而再进行作业的布置。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让作业满足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可以通过作业都完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与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争取让每位学生可以得到个性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农村英语教学,也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参考文献:
[1]穆恩洋.农村初中英语分层布置作业的探索[J].黑河教育,2020(02):12-13.
[2]王艺颖.高中英语分层作业布置的行动研究[J].亚太教育,2019(11):119.
[3]严斌宇.基于学生特点实施分层布置作业模式的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9):50.
[4]杨秀生.实施分层课堂作业让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60-61.
[5]曾礼娟. 基于教考合力的初中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卞敬慧. 小学语文高段群文阅读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