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留学生作文中的汉字偏误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聂富能
[导读] 写作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实践过程。本文主要是对蒙古学生的作文中的汉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偏误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中汉字教学的一些建议。
        聂富能
        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写作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实践过程。本文主要是对蒙古学生的作文中的汉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偏误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写作课中汉字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蒙古留学生;汉字;偏误;教学建议;
        
        本文以对比分析理论与偏误分析理论为指导,旨在通过对30篇蒙古国留学生中级汉语作文中出现的偏误进行统计分析,鉴别偏误的类型,并对这些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希望能蒙古国汉语写作教师提供一个有利的参考和借鉴。
一、汉字偏误类型统计
        汉字的偏误主要有读错、写错、用错这三类,但是本文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分析,所以只讨论写错汉字和用错汉字两种情况。根据对这30篇作文的语料进行的统计来看,汉字偏误占总偏误的40.37%。
二、汉字偏误分析
        (一)汉字写错偏误分析
        1.笔画偏误
        1)笔画的增损
        由于增加或减少一些笔画,从而使得正字与错字之间的轮廓大致相同,主要笔画也相同,但是差别就在某个字要多或少笔画。如:“豆”,因缺少上面一横而变成错字;“自”字减少一横写成“白”;“捐”字“口”中加一横就变成了一个错字;“还”字横上增加一撇写成了错字等等。
        2)笔画的更改
        留学生由于不注重笔形的差别,随意的更改汉字的笔形,从而形成了汉字的偏误。正字与错字在轮廓上大致是相同的,主要笔画也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字中个别笔画笔形存在着一些差异,留学生常常不注意这些差异而随意更改笔画造成偏误。如“干净”的“干”,学生常常把上面一横写成撇,变成了“千”字。
        3)笔画的换位
        这类偏误是由于同一笔画在汉字中的位置不同或者是某一笔画的长短不同而导致的。正字与错字的轮廓和笔画、笔顺都大致相同,只是在个别笔画的位置及笔画长短不同而已。如 “太”字的下面一点写在横上就变成了“犬”字;“土”字,把下面一横写短一点,就写成了“士”字等。
   (二)部件偏误
        1.部件的增损
        部件偏误在蒙古留学生作文中表现是相当突出的。如“平”字增加一个部件就可以变成“评”字;“每”字增加一个反文旁就变成了“敏”字;“功”字减少一个部件就写成了“工”字等等。
        出现这类偏误可能是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于留学生减少或者忘记书写一些部件。第二种是学生随着认字数量的增加,对汉字表意功能认识的深化,在写作中随意加上表示某一类义的偏旁部件等。第三种是学生在写作中受到前后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而给某个汉字增加或减少部件从而导致了这类偏误的出现。
        2.部件的改换
        部件的改换这类偏误主要表现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字形相近导致的改换。如示字旁与衣字旁因为一个多一点,一个少一点,有着细微的差别,因此留学生在写作中经常混淆这两个偏旁,从而导致了偏误的出现。祝、福、祈等字中的一点,学生常常写成两点;而衬、袓、补等字中的两点,却经常少写一点,写成示字旁。
        另一种是由于受上下文语境或者是前后字的影响,学生不由自主的将字的结构或部件改变了,从而造成了偏误。如“环境”的“境”字,由于受到前一个字的影响,学生常常把它写成是王字旁;“结婚”的结字,由于学生受“婚”字的影响写成了女字旁。
        部件改换这种偏误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是由于学生粗心大意,误加了笔画使甲部件变成了乙部件。第二种是由于两种部件相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区分开来,从而造成了偏误。第三种是由于受上下文语境的影响或前后词的影响而导致的。
        3.部件的变形
        留学生的作文中有些汉字的形状比较怪异,有些甚至根本就不像汉字。这就是部件变形的偏误。学生改变了部件的形体,所以不像汉字。如蒙古国学生常常将是方形的口字写成一个圆圈形状,看起来像是一个“O”字母,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汉字部件。

如“吃”、“喝”、“唱”等字。
        这类偏误主要是由学生母语的迁移作用影起的。因为在蒙语中,有些字母的书写与汉字的某些部件有些相似,所以学生在书写时很容易受蒙语的影响,将汉字的部件写成了蒙语的部件,从而形成了部件的变形偏误。
        4.结构错位
        结构错位的偏误在蒙古留学生的作文中也经常看到。学生经常将一些字的部件的位置错放。如将左右结构的“数”字的右边的反文旁写在女的上边,整个字就变成了上下结构;“多”字是上下结构,但是学生常常把这两个部件写成是平行的,原字变成了左右结构。
        结构错位偏误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汉字与蒙古文字的区别导致的。蒙古文字是表音体系的文字,由于文字的字形结构是从左向右的单向线性的排列,所以书写方便。而汉字却是表意文字,是用笔画组成的方块文字,是在一个平面单位内向四周扩展的。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很不习惯这种结构方式,因此只是把部件堆积起来,或者是画画一样的画汉字,所以导致了这种偏误的出现。
   (二)汉字用错偏误分析
        1.音同音近形异偏误
        所谓音同音近形异是指汉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形状不同。由于汉字间存在差异,所以学生常常误用一些相同音的汉字来代替其它的汉字。如将“水平”的“平”写成“评”;将“俩个”的“俩”写成“两”;将“成功”的“功”写成“工”;将“作为”的“作”字写成“做”字等等。
        因为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音同音近形异字,所以学生记忆起来比较的复杂,常常混淆这些汉字,并且学生受母语的表音文字的影响,只是从表音这一方式来记忆汉字,而没有理解汉字的意思,因此在写作中,常常用同音字来代替,从而导致了偏误。
        2.音异形异偏误
        音异形异是指汉字的读音和形状都不相同。在留学生作文中出现较少。如学生用“此”来代替“那些”的“些“;用“观”来代替“喜欢”的“欢”;用“每”来代替“敏锐”的“敏”等等。
        由于汉字的构字特点,音符的构字能力要大于音符,所以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忽视部件之间的差别,出现了更换音符的偏误。
三、汉字教学建议
        对于蒙古留学生来说,汉字偏误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其母语的影响。因此要减少蒙古学生汉字偏误,应该尽量的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他们的母语背景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汉字观。应该让学生意思到写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要学好汉语,应该从字入手,将听说读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让汉语水平得到提升。因此,要认真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结构,把汉字写好。
        (二)转变认知模式
        在汉字教学的问题上,要培养学生新的认知模式:从认识整字到认识部件再到笔画,再由笔画组成部件,由笔画部件组成整字的认识模式。
        (三)教师的正确示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标准的汉字,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模仿。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讲解汉字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汉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形象法
        利用一些实物或图片来解释汉字,这样可以让学生形象生动的体会到某些汉字的意义,建立起声音和意义的直接联系。
        2.直接法
        由于汉语中有一些同义词,在讲解时,可以采用同义词互解。如“感情”与“情感”,我们可以互相示义。
        3.字形释义法
        由于汉语是意音文字,具有直观表义的特点,所以在讲解汉字是,可以利用汉语的这一特性来讲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如“森”有三个“木”组成,三个木就代表树多,树多为森林。
        4.对比法
        对于一些同音同形,同音异形字,形近字等汉字,学生很难区分,因此可以运用对比的方法来教。把这些汉字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讲解“士”和“土”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