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芳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六马路小学
摘要:众说周知,在素质教育中,劳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主要热点。当前,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小学时期的劳动教育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现阶段很多的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都不高,缺少必要的自理能力,影响到了小学劳动教育的成效。为此,作为承担小学劳动的教师必须要深入进行思考,找出相关的措施解决劳动教育在小学扎实开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正是基于此,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劳动教育实施路径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小学 劳动教育 途径 保障
前言
劳动教育是小学时期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严格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要求,是小学时期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伴随着劳动教育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当中地位的落化,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缺少一定的规划性,无法很好地实施劳动课程,导致很多小学时期学生缺少劳动机会,劳动意识较低,导致劳动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当中的一大短板。所以,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目前小学来动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一、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必要性
(一)培育学生尊重劳动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在小学教育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价值观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热爱劳动以及尊重劳动的素养,进而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比较积极的劳动态度,养成较好的劳动习惯,提高提升的劳动技能。
(二)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
劳动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四育的基础所在,主要内容就是以劳增智、以劳育美、以劳树德以及以劳强体,是推动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方式,之后让其互相之间进行渗透,才可以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激发学生勇于创造精神的必然要求
让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其自立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进行培养,该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可以在思想和行动的碰撞当中进行交替、体验以及自我完善,提升学生的创新以及能力[1]。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践行路径
(一)创设特色化劳动教育的校本课程
在小学学校教育当中,教学课程是教育宗旨实现的主要方式和形式,然而在教学期间采取较为单一的学科知识课程往往无法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学校必须在开始劳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再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为学生创建综合性的校本课程,提升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
(二)组织社会公益劳动的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其实是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进行连接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推动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作为依据,对学校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班集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例如,学校可以每月定期进行一些我为环境做贡献、我爱大自然这类劳动教育主题,让学生进行浇水、捡垃圾等等体育劳动,让其逐渐养成较好的劳动意识。
(三)践行依托家庭生活的家务劳动
对学生进行家庭劳动教育能够让其养成较好的劳动品质和行为规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会耽误学生的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首先需要创建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桥梁,多和家长进行沟通,定期进行家长会,逐渐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多让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其次,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家长进行家务劳动清单的制定,让学生可以更加有条理性的紧张劳动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学生在家的劳动情况进行了解,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三、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措施
(一)指导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自我认识
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劳动教育首先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劳动存在的本源价值,明白劳动其实是人类创造价值的根本动力和途径。其次,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实践性价值,让学生能够明白劳动其实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让学生在劳动期间多手脑并用,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及价值[2]。
(二)构筑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
学生在劳动期间如果从其中体会到更多的新鲜和有趣的事物越多,其发生思维碰撞的频率也就越高,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也就越丰富。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时之后充分结合大自然才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实现劳动教育所存在的教化价值。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还可以多和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创建起劳动实践基地,对小学时期劳动教育内容进行丰富。
(三)增强小学劳动教育的系统性
在进行劳动教育期间,教师的情感、知识、劳动教育意识等等都是重要保证,如果劳动教育中的教师缺少劳动素养和人文情怀将会严重影响到劳动教育的效率。如今,很多的小学学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时都是由其他教师进行兼任。然而劳动教育其实是一门非常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教师必须要具备较好的专业劳动素养。为此,学校可以定期进行劳动教研类活动,提高教师劳动素养,还可以多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多设置一些和学生生活情境相联系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劳动兴趣。
(四)营造小学劳动教育的氛围
校园文化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的精神文明情况,校园文化同时也是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在校园当中创建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劳动价值观进行培养,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文化生活进行丰富,同时更好地陶冶学生劳动情操,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结语
总而言之,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如今社会个人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劳动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为此,小学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具体实践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让劳动知识和具体的劳动结合一体,让学生能够知行合一,达到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秀效. 谈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6,3(22):288-289+296.
[2]王冰玉. 小学劳动教育的培养路径探究[J]. 内蒙古教育,2019(3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