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教育之本——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梁昌莲
[导读] 曾几何时,毕业成年的学生掌掴曾经严厉的老师……我惊吁:“悲哉!教育之悲哉!!”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历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
        梁昌莲
        广西省北海市合浦县廉州镇第一小学   536100

        曾几何时,毕业成年的学生掌掴曾经严厉的老师……我惊吁:“悲哉!教育之悲哉!!”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历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但社会时局骤变,物质横飞、纸醉金迷,人们渐渐迷失了自我,迷失了道德!教,何为教?古人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立德为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的理念,与时俱进,既契合了当今国际社会国力即人力的竞争,也符合了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又何为德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大德,是国家之德、民族之德,是个体道德与公共道德的辩证统一体,是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体品德的有机统一与有效结合。“师者,范也。”小学教育要做到“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教师要培养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和熏陶学生,使之形成正确的,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不仅是知识学习的场所,还是道德培养的摇篮 。教师只有用尊重去赢得尊重,用关爱去播种关爱,用诚信去影响诚信,用责任去教会责任,“道德之花”才会时时绽放,处处盛开!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通过规范教育,矫正学生不良习惯;以自主教育,增强学生发展能力;以活动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以课堂渗透,感化学生积极向上;以文化建设,陶冶学生健康成长。下面,我就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与看法:
一、关爱学生 共托希望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唯有爱心,能架起一座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是学生“听其师信其道”,养成良好品德的催化剂。毁掉一个学生就等同于毁掉一个家庭!因此,教师关爱学生,与家长一起奋力托起每个家庭的希望!人人都有“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是小学生,只有真正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团队的关爱和“家”的归属感,才能从心底里迸发出“我要学习!我要成长!我要为小组,为班级争光!”的强烈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感。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学生勤于加以引导,及时进行赏识和肯定,持之以恒,你将会看到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那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坚信:只要有爱,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首先,教师通过家访、电话访问和交流谈话等形式了解一切学生,学生的一切,如:家庭背景、生活问题、性格品质、兴趣爱好等,取得家长的支持;然后,教师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瓶颈”,协助学生规划人生、绘制人生的蓝图!
二、生命至上  孝之始也
   《孝经·开宗明义》有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的肉身,我们有义务珍爱它,维护它。现在的青少年,承受压力的能力弱,当遇到一挫折,动辄就是自残、跳河、跳楼等,只留下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的老父母。

这难道不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孝吗?一个人连父母亲都不孝顺,还能指望他尊重他人吗?因此,生命至上,珍爱生命,孝顺父母!我经常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只要不是生死,一切都是小事;不要做令父母担心伤心的事,要做让父母为之骄傲的事;防溺水,守交规;学习消防知识;不与陌生人交谈等,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意识到危险性和危害性,增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让学生明白:生命至上,珍爱生命!我的生命,我来负责!
三、构建小组 民主管理
        小组既是知识学习小组,又是道德成长小组。首先,组建小组,采用自荐或推荐的形式上任。组内的岗位设置有:德育组长,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等。小组成员要学会关心集体,急集体之所急,想集体之所想,还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互相容纳、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配合。接着,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小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兴趣作品展、感恩故事赛、知识竞赛、辩论赛、歌咏比赛、诵读比赛、道德礼仪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增进了友谊,紧密地团结起来。然后,班级事务,大家来管理。开学初,我就告知学生:“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家庭,我们每个人都与班级荣辱与共。我们是班级小主人。班里的事,我们来管理。”在良好班风的培养上,我以小组为单位,人人都行动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文明、民主、诚信、友善等。在班干部的培养上,我先让班干部明确要求,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无论大事小事,我都与孩子们商量着办,小组内的事情尽量小组内解决,如:保洁工作做不好,原因在哪?个别同学不完成作业,怎么办?在同学们的共同管理下,班级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乐呵呵:只要比赛,我们班就一定能获奖!
四、榜样引领  道德养成  
        学生已经接触并学习了很多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弟子规》等。班主任应将这些枯燥的背诵、说讲,转化为培养和规范其日常行为习惯。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班级实际,利用班队课等有目的、有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并监控学生。班主任对班干部给予信任和支持,让他们成为班主任的眼睛和左膀右臂,充分发挥班干部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每周进行一次总结,评选“每周一星”,利用榜样力量,学生就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学生道德行为成长是指学生接受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的过程中形成道德思维,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能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省和评价,从而使自己道德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真正深化成长起来。新课改的教育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成长,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人处世情商的教育。我利用晨会向学生讲解人情世故,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管理情绪,学会为人处世,并成为一个善待他人而受人欢迎的人。2、文明交际礼仪的学习。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更加友善。因此,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还懂得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3、明辨是非能力的训练。我还定期安排小组学生进行道德情景表演,让学生认识到是非对错,再比对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4、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无论课上还是课外,学生发生突发事件后,德育组长及时帮助其认识错误,化解矛盾。化解矛盾通常分三步骤进行:(1)、打闹的后果是什么?(2)、你有什么过错?(3)、你怎样认错?对于这样的处理,孩子们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并且承认了错误。5、感恩之心的培育。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处世的修养。我利用专题班会教育学生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亲人,并布置写作或口语作业:
把“爱和感激”说出来,让学生学会及时地向爱护自己的师长、向尊重自己的朋友、向帮助自己的人感恩道谢 。 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道德成长,只要能唤醒学生心中“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欲望,学生就能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会积极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同学的帮扶,学生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一个“质”的飞跃。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教育之本!立社会主义大德,树社会主义新人!到那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将实现,世界必听“中国话”!!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