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共体课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 张军
[导读]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大学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改善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指导性建议。
        张军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8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大学生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改善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体课;积极性;影响因素;

体育课是有助于增强体质,培养学生意志力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门学科。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对体育课产生倦怠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有了兴趣,从而提高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同学们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进一步的提升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课开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了解到学生对于体育课厌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大学生厌倦公体篮球课的表现
学生厌倦体育课的表现主要有:由于课堂积极性不高,怕苦、怕累、怕困难的情绪较大,不服从老师安排等原因,致使借故请假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教师设置好的练习任务只能勉强完成,从而大多数学生也就逐渐形成了对体育课的懈怠心理。这些现象的出现,极大程度地影响体育课教学的质量,不能达到全面锻炼身体和增强学生体质的基本要求。
二、大学生厌倦上体育课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很大程度上对于体育课的倦怠心理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怕苦怕累,畏难情绪较大,并且对体育课没有正确的认识,没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愉快,体育的兴趣和特长没能培养起来,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意志。在长期从事体育的过程中意志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家长在其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对子女的过分疼爱,进一步滋长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应经常给学生讲述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的重要意义,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上好体育课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
    (二)客观原因
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多数学生对体育教学没有新鲜感,认为一天不是跑步就是跳。学生认为传统的体育课就是体育老师吹下哨子,“命令”他们单纯的完成一些跑跳活动。调查中许多学生认为运动量和强度过大,也是造成他们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场地、器材不够,没有相应的器材设施,有些课程无法正常开展,使一些学生想上的科目上不了,器材的数量少且器材的安全性不好,使学生等候的时间过长,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同时又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既难以掌握技能,也难以锻炼身体。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
(1)教师因素: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为什么厌倦体育课,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之所在。体育教学只有在师生关系和谐、老师与学生关系融洽、相互接受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师生间的和谐关系是上好体育课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师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情况,从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自身专业技术技能对学生教学参与的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的时候体育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体育课上多和学生沟通、互动,只有达到了这些,才能增加学生上体育课的信心。
(2)学校因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一个学校体育氛围的好坏,同样也会对学生的体育兴趣产生影响,体育氛围好的学校,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令体育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消除对体育课的厌倦心理。

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学校多开展活动,教师也多参与,形成相应的氛围后,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就会被带动起来,参与体育课学习的也会相应增加。体育场地器材设备不仅是体育教学的条件,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客观因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体育工作处于“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却次要,忙起来可以不要”的地位,并没有切实的实施与落实。安全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让体育老师放不开手,也让学生感觉自由活动少、体育课没有意思,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不敢开设,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项目则更不敢涉及。
(3)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和训练的意识。虽然大多数的家长对学校开展体育课的优点的认识较为统一,认为学校体育的功能主要是强身健体的功能,立足这个原因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健康也非常重视。但是,在学业与健康的天枰上,往往会侧重学业,忽视健康,认为抓了体育,务必会影响到学业成绩。
三、解决建议
1、改变教学观念
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上多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新课标为指导,大胆创新体育教学,围绕着“健康第一”,围绕着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设计组织每一堂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进行适当的教导。在抓好他们运动技能学习的同时,更要注意他们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
2、注意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和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技能
教师亲和力与自身专业素养的表现也会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没有亲和力会让学生产生排斥感,学生就会厌倦体育课。所以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应注意提高自己的亲和力。
3、整合场地器材
充实学校体育用品和教学器材的配置,校方能够加大体育设备的投入经费,能够定期组织专业的队伍对已有的体育设施和用品进行维修和保养。同时结合学校所处的地域以及自身特色,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运动,并且通过的同一体育用品的用途进行开发,不仅能够缓解学校体育用品不足的现状,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营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开展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当学生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对体育产生了兴趣,那么就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体育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体育教师口头宣传、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
5、“评”学生要恰到好处
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利用合理的语言与方式教导学生也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一个途径,可以用适当的语言进行鼓励和表扬,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起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积极努力的学生给予适当表扬,培养他们互相帮助、能吃苦、自主学习、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的特点,先赞扬后批评,更加有效的让学生接受老师的意见。批评要遵循三个原则:不伤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言行避免粗暴;就事论事,不以孩子为发泄对象。
6、加强体育课上安全意识
课上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可以在学生中挑选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体育课上的管理。教师课前要考虑周到,课的内容安排合理科学。对于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充分注意并加以防范。课前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检查,对学生课上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动作难度要适当。



参考文献:
[1]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2]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陈辉强,胡新成.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营造与调适[J].中国学校体育,2006
作者简介:张军(1989—),男,云南富源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大学生公共体课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作者简介:张军(1989—),男,云南富源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