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实效性的问题及解决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吴玉玲
[导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的教育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同等重要的,但若想要提高教育质量则必须做好家校联结以及家校沟通。
        吴玉玲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柳城中学,广东 河源 517000)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初中生的教育来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同等重要的,但若想要提高教育质量则必须做好家校联结以及家校沟通。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身为教师实行沟通教育的最好时间。所以在初中阶段的班主任一定要与家长们做好协调与沟通,构建良好的家教联结关系。形成家庭,学校,自我三位一体的沟通交流渠道。这样才能为学生身心良好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本文笔者通过相关沟通现状的研究分析,提炼相关问题与原因,针对此给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家校沟通;实效性问题;初中教育
        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但想要真正的发展,就需要其他方面的协调跟进,关于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社会道德层次方面还需要提升。在时代快速发展的当今,人们逐渐越来越失去自己沟通的耐心,这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与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帮助我们现代人类更好的生活。
        现如今的初中教育发展越来越健全,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必须让学校、家庭与学生三者都发挥效用:学生做到自觉自律;学校做到严格公正;家长要配合且引导。这样才能够保证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我认为在此问题上需要给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一、初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主要问题和现状
        (一)沟通形式较为单一
        在传统的中国教育中,一般来说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频次不高,且主要是通过家访与家长会这两个途径来实现的。碍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教育资源无法有效分配等原因,定期家访是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家长会的举办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这样的时间间隔太大,如果学生出现不好的习惯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会出现无法纠正的情况,且容易让学生的坏习惯根深蒂固、难以化解。
        (二)沟通方式有误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构建了不同于其他的人情往来关系,而送礼成为拉近关系的一种畸形表现。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家长给教师送奢侈品礼物的现象。家长用不合理的交往方式来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部分教师也确实做到了对学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表面上来看,家长们通过送礼来达到了自己想让孩子获得好的教育的需要。实际上来说,这是对孩子们的一种错误教导,让他们以为只要送礼便能够让问题迎刃而解。同时,送礼后,家长并没有改变自身的状况与教育方式,无法为对孩子的学业有实效性的帮助。从根本上来说,孩子的教育环境没有得到改变,孩子教育质量也就无法保障。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毫无裨益的。
        (三)家长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相关研究与日常现状证明,国内家长只有不到1/5的家长会主动对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当前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与交流。而其中只有一少部分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的学习计划与具体学习情况。家长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无所知,那么对于班主任制定的学习计划,课程规划,教学理念应该也是毫不知情的。在信息匮乏的前提下,家长们根本无法很好地开展家校联结活动,更不要谈促进学生学习与督查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就是因为家校之间的联系频率过少,相互了解不足导致了无法沟通或者是沟通矛盾。
        (四)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价值观与看问题角度不同
        由于职业方向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等其他多方面原因影响,许多学生家长与班级管理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尤其是对于孩子这方面的问题容易产生很多的意见。这样的意见如果产生了分歧,那么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影响:学生会不知道他到底该听谁的话,容易陷入两难的局面。
        例如,就一直频繁出现的作业问题,有时作业量较大需要学习到很晚,这时候,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会要求孩子睡觉,明天再完成工作。他们这样考虑是出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教师则认为,有及时完成作业并且吃苦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律能力。家长和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并且有前途。但是因为所在立场与观念的不同,导致了学校与家长的直接分歧。


        二、改善初中班主任家长沟通效果的实效性对策
        (一)提高沟通频率,丰富沟通形式
        首先,我们可以以家长会为基础,按照家长会良好的沟通模式,提高家长会的开会频次:比如说学期始,学期中,学期末以及联考之后。其次,在家长会之前,老师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将学生一段时间来的综合表现以评价的方式分发给每位家长,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学习状况和及学习成绩等等。
        接着,家长应该充分与班主任达成沟通。结合各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安排与学习进程的速度调节,更多频次的家长会能够让家长及时反馈他们的有关意见,且可以共同讨论。要抛弃传统家长会教师单方面发言的窘境,让开会结果行之有效。
        最后,除了改善已有的沟通方式,我们还应该探索新的沟通形式。比方说,为了改善传统家访效率低的问题,可以进行网上会议的方式来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便利性。但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家长与教师之间必须能够真诚地沟通。家长不会因教师的批评而怀恨在心。教师不会因家长的无视或者纵容而放弃管教学生。这样一来,教师与家长会共同探讨并且共同努力,以帮助孩子们改善自己的问题。同样及时表扬与批评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力,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改善彼此的信任程度
        有效沟通的前提必须是坚实的信任,没有信任的沟通必然是空洞而毫无内涵的。对于家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实效性的提高,我认为可以从根本上下手。比如说,家长应该尊重教师的教学生活,教师要尊重家长的工作生活,选取不打扰彼此生活的时间进行交流。再者,家长可以尝试以教师进行多方位的沟通与了解,成为朋友将会大大的提高彼此的信任度。只有真诚待人,才会获得有效的交流结果。这样一来,这一学生的学习状况的探讨与研究才会更加客观公正的方式进行交流,毕竟家长和学生都希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家长与班主任沟通应该选取不偏离方向的内容
        由于所处身份与看问题的视角不同,家长与老师之间往往都能够鲜明的看到彼此的缺点,但都缺乏自我的反省。我们应该选取准确的沟通内容:家长应该做到向班主任反馈近来的情绪状况以及他们的学习热情等。而班主任也应该适时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与表扬,对他们的缺点进行纠正。这样家校才能联合起来,一同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获得健康的学习生活。
        (四)求同存异,保证交流的持续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那必然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观点。但人与人良好沟通的前提便是求同存异。有效的沟通在于寻找彼此之间的共同点,而不在于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寻找相同的角度与看法来对待问题,那么这样的交流过程必然是轻松且愉快的。有效的沟通方法,才能够便利于教师与家长共同为学生的学习而努力。
        例如,对于在上文提到的写作业方面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观点矛盾。首先,家长应该心平气和,不能因为牵扯到孩子而情绪化,要向教师解释自己担心的原因。同时,家长应该给教师阐述教师观点的机会。我相信在有效沟通之后,他们都会明白这是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只不过一个为了学习方面,一个为了身体方面。这样在相互了解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合理的协商,解决目前的矛盾。
        三、总结
        总地来说,如果不进行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合理沟通,那么学生必然不会拥有一个和谐安宁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家长的工作相对来说就是帮了学生们倒忙。而家长,班主任之间的有效沟通需要二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家校联结携手共进,持续关注学生教育进程,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家长的孩子才能够出人头地,教师的学生才能够真正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教育的事业才会进一步发展,祖国的下一代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建军.提高初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实效性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0(16):157-158.
        [2]蒋海晶,翟爱娟.初中班主任家校沟通实效性提升策略探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09):77.
        [3]王秋霞. 初中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实效性问题研究[D].鲁东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