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喷火龙变形记”——以绘本阅读为载体开展小班幼儿管理生气情绪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吴吉馨
[导读] 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把幼儿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消极情感转化为项目研究活动,让“喷火龙”进化为“灭火龙”。
        吴吉馨
        浙江省杭州市澎博幼儿园  310000
        
        【摘要】
        不少幼儿沉浸在家人的宠爱和保护之中,进入小班,首次独立参与集体生活,难免经历种种困难和消极情绪,他们习惯被“赞赏与表扬”而排斥“指责和批评”,久而久之变成“说不得的宝宝”,而面对一系列违背自己意愿的事件,幼儿下意识的选择用生气的方式来发泄,好像一只喷火龙。
        为此我们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把幼儿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消极情感转化为项目研究活动,让“喷火龙”进化为“灭火龙”。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设计、跟进和反思,幼儿可以学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消极情绪,最终提升幼儿管理生气情绪的能力、拓展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增强与同伴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绘本阅读;情绪管理;实践研究
         一、报告!发现小小喷火龙!
        (一)孩子是只“喷火龙”
        不少孩子,当自己遇到困难时或者善意的提醒时,就选择用生气的方式来应对。当同伴或者成年人再加以指责,孩子就会增强逆反心理,加强了生气的情绪。久而久之,同伴或者成年人只能表扬他,却不能指责、批评他,因为被批评他就会生气,变成“说不得的宝宝”。
        (二)老师是包“调味剂”
        小班幼儿模仿性强,很容易模仿大人的形态和模式。当遇到与自己所想不一样的时候,就容易模仿大人,就会出现“回放二”中的情景。不少教师采取的方式是直接训斥幼儿,或者是选择和稀泥的方式,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老师作为孩子活动中的支持者,当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如何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如何排解自己的生气情绪是关键。
        (三)父母“爱你在心口难开”
        不少家长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就很无奈的说: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在那里学来了一生气就跺脚的不良行为,家长再如何教育也无济于事,而且现在乱生气的频数在增加,除了打他,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希望老师能够帮助孩子,改正这个不良习惯。
         二、变形方案初设想
        (一)书中找妙方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绘本非常感兴趣。于是我选取了贴近他们喜爱的人物绘本《我变成喷火龙了》,请幼儿通过观察绘本主人公的表情、动作,引导幼儿理解这种情绪变化,教师通过对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背景做描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种情绪,以及在这种情绪的作用下会发生哪些事。
        (二)“龙”的世界很精彩
        通过绘本对孩子进行正面影响后,我希望通过环境的创设,对孩子进行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进行孩子喜欢的区域创设、心情驿站等环境创设,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环境影响。
        (三)“龙龙”联手,势在必行
        孩子情绪活动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而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虽然家长平时工作较忙,但是可以请家长在家里准备一套贴纸和集赞本。当孩子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然后能够合理的宣泄、排解、调整自己的情绪时,即可奖励贴纸,正面强化孩子的易怒控制行为。
         三、“喷火龙”的进化史    
         (一)生气“狂想曲”
      通过孩子们的思考、同伴讨论,我发现小班的孩子对生气这个话题的回答,孩子们更多是对“我为什么生气”,其次是“什么是生气这两方面”进行回答。大部分孩子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当自己和同伴遇到矛盾时,就会产生这种生气的情绪,有些幼儿还能在描述的过程中,用跺脚、大叫等肢体语言详细的表现出他对生气情绪的理解。带着孩子们的解读我们开启了“变形记”的第二步。


   (二)初见“喷火龙”
         1.我生气了!
        根据小班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选择了《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这本绘本。故事开始后,我请孩子们观察阿古力的表情和动作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阿古力的表情和行为,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生气的概念。在理解的过程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
        2.生气的坏处数不清。
        继续和孩子一起解读故事,在解读过程中我请孩子们自己去发现故事。在提问过程中通过引导性的语句并帮助他们用图片的方式记录下来。最后我们一起总结,生气不仅会影响同伴的关系、影响自己的心情,还会伤害到周边的环境。通过孩子们的集思广益,大家成功得出结论,停止生气可以避免继续危害身边的环境。
        (三)我会“喷火”,也能“灭火”
     1.灭火小插曲。
        我们从对《指南》的解读中,幼儿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总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产生的,要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给幼儿提供或创设一个有益于其探索和学习的环境,去支持引导幼儿的探索行为,使其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经验。
        2.锦囊妙计
        (1)我把情绪画下来。
        绘画是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通过这次绘画,部分孩子们能够完整的用画面和语言表达自己为什么生气,也知道生气的危害。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孩子不知道该如何绘画。这也需要老师进行个别化的指导,通过回忆、或者举例子的方式进行引导。对于如何化解生气的办法还是没有好的办法。我决定继续借助绘本的力量,引导孩子去探索怎么化解生气。
        锦囊妙计2:大众评审团。
        再次回到阅读绘本,我选择了《我不想生气》这本绘本。通过上一个活动对生气经验的积累,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生气会发生哪些影响。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我和孩子们一起统计小兔子生气后做了哪些事情,并用贴纸来进行投票:哪件事是调节生气的好办法?哪件事则相反?通过“评审”的过程,让孩子们一起讨论和了解了化解生气的办法。
        锦囊妙计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通过投票和讨论后,孩子们得出了不少的想法。孩子们提出通过和他人倾诉、深呼吸、唱自己喜欢的儿歌、吃好吃的东西等办法,这些办法都能缓解他们的生气情绪。
         四、实践反思
        (一)“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经过对本次活动的研究,发现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引导,引导幼儿正确的对待身边发生的变化和困难,并且积极的鼓励幼儿探索当自己生气时可以通过哪些事情缓解生气的情绪。化解生气的情绪是一个漫长、是循序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跟进,家长不断的理解与支持,才能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的影响。[1]
        (二)“众人拾柴火焰高”
        环境的影响,不能仅仅停留在装饰教室的作用上,更应加强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家长之间的互动。教师应以幼儿自身发展需求为目的,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并与之产生互动的环境。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尽力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自主学习的环境,让环境伴随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2]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孩子的情况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我们需要用变化的眼睛去不断的发现孩子的变化。当孩子的理解出现难点时,不能急于求成,把答案直接抛给孩子。还是需要老师不断的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力量去帮助孩子去理解问题。让孩子自己突破问题,最终找寻到答案。

        
        【参考文献】
        [1]李季眉 冯晓霞,2013年3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0年6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叶红 童心追随 优化主题——浅谈幼儿园主题化环境创设的探究?《情感读本》2017年4月
        [4]李国荣《甘肃教育》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8年12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