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摘要:去年底以来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面对我们共同的敌人,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样的伟大实践是一部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材,高校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公共安全事件;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19年12月,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破坏。随后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的通知》,人民政协报刊登了《疫情期间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府与教育部门要求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抓手,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中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战疫的重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新冠肺炎疫情下面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
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与爱国主义教育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是一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危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整体生活及共同利益的突发性和灾难性事件,该事件以其突发性和灾难性往往导致社会公众安全及生活秩序遭受严重危机。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关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为主的公共危机事件爆发频率曾增长趋势,对公众造成的危害也更为深重。然而,一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武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教育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一以贯之的。大数据时代,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深重。运用危机事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忠诚爱国者,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让学生从心灵至头脑接受别样的“涤荡”和“洗礼”。
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趋于成熟但还未成熟的阶段,对于什么是爱国,为什么要爱国,如何去爱国还有不清之处。因疫情首先在中国武汉爆发,部分西方媒体和政客借机抹黑中国,频频将疫情政治化,编造各种理由攻击中国,对中国发难。部分不明情况下趋于附和,丧失爱国之心,抹黑祖国,遭到众怒和一致声讨。一个连自己祖国都不热爱的人,一个连自己祖国都可以抹黑的人,他在世界上是很丢脸的,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将受到人们的唾弃,无法成人成材。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抵御西方不良风气,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时刻保卫和争取祖国的利益,关注并参与到新冠疫情斗争中,维护祖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帮助他们历练成长成材。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现实要求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今天的青年,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体。当前仍处于抗击疫情中,我们看到90后乃至00后大学生挺身而出,他们也站在了抗疫的一线。在抗击疫情战役中,这样的大学生身影处处可见。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全民阻击战,此时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把三千多万大学生紧紧团结和凝聚起来,培育他们的爱国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参与到抗疫中践行爱国之行,是争取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现实要求。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而其中的中国精神分为两部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坚定道路自信的信念支撑,就是弘扬中国精神的不竭动力,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内在要求。
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举措
1、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和教材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与蔓延正值寒假放假期间,对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因疫情防控工作暂停,而是要加大对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厘清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增强青年人的爱国意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将爱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出各学校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青年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充分利用好这部实践教材、上好爱国课。统筹整合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开通国家网络云课堂,将爱国主义教育引进课堂,保障青年人能够在网上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备课期间要始终将感人事迹、爱国人物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课堂的始终,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学的方方面面,使青年人切身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2、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浓厚的社会氛围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土壤,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大力营造良好环境。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因此要充分挖掘、整理提炼,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剧、微视频、抖音、小品等形式予以呈现,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感染人、鼓舞人,引导学生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发奋学习、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营造尊重英雄的浓厚氛围。对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牺牲的英雄和表现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要给予褒扬和激励。大力宣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
3、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渠道
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渠道,让广大青年人有机会接受生动活泼、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传播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年人心中牢牢扎根,让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强校企联合,注重用“互联网+课堂”的现代多媒体手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数字化、图像化、视觉化、网络化等方式,着力打造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微视频、翻转课堂、APP等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教学资源传递模式,努力做到情感与理性相融合,内容与手段相协调,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互联网+成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战胜疫情的技术支撑。挖掘和运用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青年生逢其时,要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在组织网上授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人的家国情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管理,实行疫情集体备课制,打造一支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J].求是,2020(4)
[2]杨晓慧.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教育思想论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11)
基金项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以2020新冠肺炎为例,编号:SMXY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