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改进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 孙皓浦
[导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早已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而大学生作为这一时代的主流,其生活、行为方式以及道德观念深受其影响。
        孙皓浦
        成都工业学院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早已改变了大家的生活。而大学生作为这一时代的主流,其生活、行为方式以及道德观念深受其影响。微时代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影音传播技术等手段,以微博、微信等普遍使用为标志,使用简洁的文字、生动的图像、表情符号或语音等进行短小精炼、即时高效信息传播的网络时代新形态。它具有适用范围广泛、传播速度迅捷等特点,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种网络环境下,我们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技术,利用微时代的各种特征,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一、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现状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各种互联网产物层出不穷。现如今,微时代早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为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微信、微博这些新媒体产物早已被大家当做交流、购物以及工作的工具,并且使用极为便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的生活几乎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兴产物早已占据了他们的全部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具有两面性,在它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存在各种负面影响,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会形成严重的依赖性。因此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影响不容忽视。
二、微时代下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
        如今,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已经离不开微信、微博这些互联网产物。微时代下各种网络信息每天都是铺天盖地的在我们的眼前涌现,并且信息内容往往都是良莠不齐。当代大学生尽管受到过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但是由于年龄较小、道德思想并不是完全成熟,再加上还未踏上社会,没有一个正确的信息判断能力和防干扰能力,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失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人云亦云,削弱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大学生道德情感冷漠
        微时代环境下,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当代大学生几乎已经没有了当面交流的兴趣与机会,基本都是通过微信来沟通,这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成了人与机器的相处。这种模式完全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大学生的心理变得冷漠而缺乏人情味。
(三)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网络交往的特殊性对当前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也包括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生活方式。目前,大学生在互联网的发展中经常会出现道德失范的现象。而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律道德的弱化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
        自律道德是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主要是受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不是外部规范的制约。他律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准确把握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道德现状,对更好地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促进高校道德规范建设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微时代背景下改善大学生道德现状的策略
(一)通过微媒介传播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
        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正能量是幸福生活的源泉。在多元化的微时代中更需要正能量的传播,要不断发挥正能量,要让正能量护佑微时代的发展进步。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再加上大数据技术下极具诱导性的分类推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的理性思考,导致大学生难以甄别选择,只能成为被动的接收者,很多人在不自觉中成为变成了负能量的传播者。
        在微时代背景下,媒体要肩负责任,做正能量的传播者,要善于发现社会上的各种正能量事件,并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推广,让所有市民都能看见这些正能量事件并以此为榜样。另外,政府要加强监管,做正能量的规范者,对社会上挖掘出来的正能量事件要用于表扬嘉奖,引导全社会人民都争做正能量传播人,让正能量护佑微时代。
(二)加强媒介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产品”
        在“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面对繁杂的信息时,无法准确的辨别是非,且微时代传播方式又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大学生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动摇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学校要依托校园网建立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舆情疏导机制,通过校园网密切关注大学校园中出现的焦点、难点和疑点,及时作出判断、答复、澄清,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学校要积极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教育工作队,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积极发布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 微时代颠覆了许多我们过去既定的常态认知,且还在继续,所以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从而提升道德意识
        微时代的形成让社会上产生了许多空穴来风的谣言,对于这些谣言,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成熟的心理去分析它的真实性,反而对他们进行了快速的传播,甚至有些大学生将这些信息沿用到了自己身上,从而形成了犯罪。因此,大学生在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前,首先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从而在接收到各种网络信息时,可以屏蔽掉那些负面的信息。另外,大学生需要更好的进行自我调节,提高独立思考和鉴别的能力,能够在纷乱复杂的传播内容面前明辨是非,改善和丰富精神世界,增强自律意识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结语:总之,微时代的形成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用先进思想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的意识;加强校园网络的科学管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综合利用现代技术、心理指导、校园文化活动等手段,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搭建起新颖生动、形象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以此应对微时代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秦冰馥.“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研 究[J].现代交际,2013,(1).
[2]陈宏泉,徐曼.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2).
[3]胡玮,马静. “微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负面 影响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