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第20期   作者:王静
[导读] 时代发展与进步使得当下应用的教学形式相较以往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为确保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其在信息化2.0背景下的智慧课堂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极为重要。
      王静
        安徽省亳州市丹华小学 (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时代发展与进步使得当下应用的教学形式相较以往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为确保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其在信息化2.0背景下的智慧课堂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极为重要。本文简述了智慧课堂的主要作用,并就智慧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2.0背景;智慧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引言:作为融合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诸多先进技术为一体的产物,利用智慧课堂能够为学生创设智能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先学后教与以学定教”,最终目的是构建以生为本的智慧型课堂,在整个过程中突显出了教学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智能化评价的特征,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同时也在其中表现出了个性化的教学辅导特征,逐渐成为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智慧课堂的重要作用
        无论开展哪一类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进行科学且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从原本的被动学习状态逐渐转化为主动学习形式,做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而学生也可以在如此轻松的氛围下,最大程度的感受到有关学习的乐趣,并保证针对于各个问题的思考高效性[1]。而智慧课堂正是在不断的创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课堂教学流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正确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在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于问题的自主探究与独立解决的能力。
        第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应要求其对新知识要有较快的接受速度,因此智慧课堂为了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经常出现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学生在掌握问题解决方法后将逐渐形成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起来也将会更加轻松。
        第三是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类的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问题,而在智慧课堂出现后不仅需要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准确定位问题关键点,更需要主动创新问题解决方法,提高答案寻找的主动性,继而提高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二、智慧课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电子学习包的课前准备,先学后教
        所谓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形成自我探究的能力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探明新知识与新技能,其同样体验其中情感价值观的重要基础[2]。学生在此种形势下能够知晓无法独立完成的题目类型,并对这一类问题进行自我总结,以便教师对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帮助树立解题思路。从这一点来看,提前准备课堂电子学习包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意义,既是课前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同样也是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基础,学习包对于学生来说是指挥其学习内容与努力方向的重要基础。
        以flash动画制作这一章节为例。教师需要提前为学生准备课前电子学习包,以更好的推进后续的教学进程。在制作动画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导演,而其中的演员就是必备的动画元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欣赏一段简单的动画,并通过提问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元件(角色)的定义。随后需要让学生打开动画库窗口,以自己所定义的关键角色为基础建立元件,并分别用元件制作角色。

而若是学生对教师所提供的动画有足够的兴趣,则可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实际掌握程度选择性的进行讲解。虽然学生们可能没有太多的绘画基础,但通过提问与引导很容易使其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从而树立起动画学习的自信心;动画制作中的舞台指的就是场景,也就是各类角色进行演出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发挥场地。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并不需要害怕过程中会出现错误,直至达成预期的动画制作目标;影片录像机指的就是时间轴,学生通过制作帧的过程能够掌握动画的思考角度,其决定着动画制作的灵魂。教师需要在初期向学生讲述一些基本的教学技巧,从而使动画变得更加的形象,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在创作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其提供一个完善的展示空间以体现个性化教学的优势。
(二)在课中对学习进行深化,以学定教
        师生进一步对话的前提是智慧课堂的顺利展开,在已经对课前学习包进行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作为学生需要准确识别能够被自己吸收与理解的部分,而对于一时间难以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以学生对课前数据包的学习与掌握情况为依据,汇总学生对知识模棱两可或无法准确掌握知识内涵的问题。教师以此为基础,就能够区分不需要讲的内容以及必须要讲的内容[3]。而针对学生有些模棱两可的知识内容,则应鼓励其进行深度学习,以正确的引导方式作为深入学生知识内部定位模糊点的重要基础,继而帮助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予以强化。学生在如此的网络环境下将获得自主学习机会,在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度体验的基础上对于学习失败的有关内容也能够提取出经验教训,通过不断积累经验用以提升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水平。教师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针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甚至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一对一的个性辅导,帮助其对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深度分析。
        以Word的内容教学为例,对于应用Word时的一些重点与难点可以选择制作成微课,例如其中的数据筛选与条件格式,在什么情况下应用条件格式,在何种情况下应用数据筛选,以及其具体的使用步骤与注意事项等,都可以以微课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使得学生操作起来较为吃力,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内容知识制作为小型微课,不仅仅是在课上能够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即使在回到家中后也能够利用智能手机随时进行查看,提高学习效率,并在获取到操作知识后不断进行巩固。在信息时代下,构建智慧型课堂较为简单,混合式学习与泛在学习法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作为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环境优势,在海量优质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在课后进行多维的智慧评价,对学生予以鼓励
        作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评价是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决定着学生的努力方向。评价是否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与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有着密切联系,同时也是激励学生不断向前的重要动力。
        教师可以选择将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利用网络进行班级内部的展播,较为优秀的作品可以推荐到校级进行展示,产生更大的良性影响,让学生能够学习到优秀作品的结构与精华[4]。另外也可以开启网络匿名投标功能,在班级、学校以及家庭中对优秀作品进行投票,继而帮助创设一个有效的竞争学习氛围,为后续展开更大范围的学习效果评价积累更多的经验。另外通过互评功能,也能够激励自己,并互相学习优秀同学的有点,继而能够更为科学且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是检验自身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途径。
        结束语:综上所述,人性化的课堂形式是智慧课堂的突出特点,其同样也是将所涉及到的所有学习活动归还到学生手中的一种具有切实意义的途径。在网络功能的帮助下,学生能够真正的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在不断分享经验与学习过程的记录过程中,为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晨.智慧课堂环境下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渤海大学,2018.

[2]王晓玉.高中信息技术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18.

[3]贾晓宇.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改革的主要形态及其实效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4]杨默.基于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内容整合与实践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